快速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改基础

教改基础

为了更好地推进“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围绕西北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自2015年第一次援藏支教实习开展以来,已在项目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绩:

(1)“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的构建与实施

2014年,学前教育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该项目适应时代变化和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培养高水平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历经项目探索、计划与建设阶段、调整与完善阶段、总结与评估阶段等四个阶段,通过设立改革攻坚具体任务和完成项目,围绕三大任务8个子项目,采用项目年度考核制来分阶段、逐步推进,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也为“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改革基础。

(2)U-G-K协作模式的有效运行

U-G-K”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是“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中最特殊的成果。其特殊性就体现在,实现了以大学为基准,通过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协调,实现了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借助甘肃省教育厅的规划和支持,连续多年持续性地坚持甘南支教实习,密切了大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挥了学前专业的社会服务性,极大缓解了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师资匮乏问题,借助于支教实习,学生也密切了自身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提升了专业能力,坚定了从事学前教育事业,为幼儿园教育实践努力的专业信念,收获颇丰。同时,也确证了“U-G-K”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及其意义。

3)网络指导平台课程的建设与推广

网络指导平台课程的建设,是应支教实习的指导需求而产生。该课程基于网络,在互联网背景下,突破支教实习在距离、空间、时间等方面因素上的局限,围绕支教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所有模块和主题,完美解决了支教与指导的困境,实现了支教实习与课程修读的相互结合。2107年,在甘肃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网络指导平台课程从第一阶段的尝试应用,开始逐渐推及全省范围内所有涉及支教实习的院校和学生,平台共享,资源综合,充分发挥了该课程的实际效用。

4)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运行

为了保证支教实习的完整性,确保学生支教顺利。结合《西北师范大学“新师范”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的倡议,贯彻落实“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重心”的发展思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开发了《学前教育原理》、《儿童游戏与指导》、《学前教育评价》三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混合式课程的开设,既实现了课程模式的转换,推动建立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同时,能有效解决支教学生实习时间与课程学习时间之间的时间冲突,支教、学习两不误。这也是“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在实际推进和开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