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意义
“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立足甘肃,面向西北,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将教育事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支教实习过程,充分展示学前教育在“反贫困”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为脱贫攻坚储备人力资源;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学前教育在儿童早期成长和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将儿童发展与国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
(1)积极服务“三区三州”精准扶贫,助力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完成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以下简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本项目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借鉴国际社会依托学前教育实现“反贫困”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益经验,在甘南藏区与临夏东乡县实施长时间、连贯性、专业性地支教实习计划。既完成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又深刻影响了甘南藏区与临夏东乡县的学前教育发展,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导向,为降低贫困率,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完成“三区三州”的精准扶贫任务有效助力。
(2)缓解藏区幼儿教师缺口,有效促进藏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自《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来,甘肃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了明显改善。但师资短缺严重影响办园质量,得来不易的入园率又因为幼儿园“空壳”而落空。为此,“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基于《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甘肃省教育厅支持甘南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的决策部署,通过支教实习的有序推进,有目的、有计划地缓解了甘南藏区幼儿园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使得大批新建幼儿园正常开园、有序教学,强有力地推进了藏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为藏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关注藏区儿童早期成长与发展,推进民族地区儿童国语教育的早期干预。学前教育是儿童早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而3-6、7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窗口期,这是藏区儿童在习得本民族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国语的最佳时期。适宜的教育情境、恰当的教育时机、有力地教育影响充分发挥了早期教育的语言教育功能,为提升藏区儿童后续的学业成就,增进社会交往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根据儿童早期教育的国际经验,学前阶段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发展变化明显。因此,国语学习宜早不宜晚,越早干预,越能收到明显地效果。进入“援藏支教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支教实习的学生均具有一级乙等以上的国语水平,在校内又接受了专业、系统的培养和训练,这是藏区儿童得以接触标准国语,获得直接的国语输入,在自身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有效学习国语的绝佳条件。长期的支教实习过程证明,长时间地、专业性地支教实习过程,已经成为影响藏区儿童国语学习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