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伦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五章 伦理原则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伦理的基本原则。学习本章: 1.正确评价个人主义原则。2.分析人道主义原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3.掌握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的区别。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人主义原则

  一、个人主义原则的历史审视
  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发展的准备时期。17、18世纪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时期。19、20世纪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系统化、理论化的成熟时期。
  总之,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个人或自我是独立的,是和他人相分离的有独立精神的个体。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自由竞争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个人主义就成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伦理基础。近代以来,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立足点,贯穿于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各个方面,涉及道德体系、宗教信仰、政治信念和经济思想等。
  个人主义原则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伦理准则,之所以在西方社会被视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准则,其合理性不在于对个人一己利益的肯定,而在于对每一个人利益的肯定与维护,这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根本区别。同时,为了保障个人主义原则的实现,西方社会通过经济、法律、政权、国家等手段来进行调节以避免个人主义滑入利己主义。另外,个人主义中蕴含的对个人生命、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然而,个人主义对国家、集体利益的蔑视,是西方社会的危机之所在,也是个人主义的危机之所在。

  二、对个人主义原则的反思
  反对个人主义原则的观点认为个人主义是以“人性自私”为理论出发点的,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至上必然导致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主张引进个人主义,为个人主义正名的学者认为,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在历史上对唤醒自我意识,大胆追求个人生活,发挥人自身的潜力,推动科学文化发展曾起到了积极作用;进而认为在当今中国提倡个人主义,必将也会发挥个人积极性,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节 功利主义原则

  一、功利主义原则的历史考察
  从思想史来看,功利主义原则大都把个人利益看成人类行为的基础,主张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必须兼顾他人利益,至少不损害他人利益,行为以增进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准则。
  功利主义思想在西方萌芽于古希腊时期。功利主义原则完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20世纪初,功利主义受到了实证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冲击和强有力的挑战。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元伦理学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恢复规范伦理学的呼声日益高涨,现代功利主义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在现代功利主义中,影响最大以及理论形态更加完备的是准则功利主义和行动功利主义。

  二、对功利主义原则的评价
  对功利主义的评价,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是将功利主义看做是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认为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应该指出的是,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是有区别的。
  一是一些学者从发展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角度,对功利主义原则进行了肯定。论者认为作为一种伦理学说,功利主义是重实效、重利益的伦理观,往往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社会经济生活活跃的时候,成为经济改革时期最富现实关切意义的道德理论;认为既不能反功利主义,也不能泛功利主义,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社会主义的功利原则

第三节 人道主义原则

  一、人道主义原则的历史发展
  在西方,人道主义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以人文主义形态表现出来。17、18世纪是人道主义全面发展时期。19世纪,人道主义以人本主义形态出现。20世纪人道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在当代,西方思想家对待人道主义原则,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总之,人道主义是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对人道主义原则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理论,也是一种伦理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伦理原则是与其价值理论密切相连的。在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批判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从社会历史出发,在社会关系中历史地、具体地阐明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认为人性是现实的人性、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的历史的阐释,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价值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否认人的价值和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争取真正人的价值和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人手,对人类的未来命运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当做工具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私人占有制,在私人占有制下,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无产者的价值和地位都被异化了。马克思指出只有推翻受压迫、受奴役的社会关系,才能消灭异化,才能有人的社会价值和尊严。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而且主张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命运的关心,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世界观的体现,也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节 利他主义原则

  一、利他主义原则的历史考察
  在中西伦理思想史上,利他主义都有提倡者,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为利他主义展开辩护。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儒家是利他主义原则的主要倡导者。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沙莆慈泊利、哈奇森、巴特勒、康德等都宣扬道德的利他主义。
  当代利他主义者主要是借助动物的利他行为,特别是社会性程度较高的动物的利他行为来证明人类天性中也存在着这种利他动机。其中最典型的是流行于西方的社会生物学观点。

  二、对利他主义原则的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利他主义原则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利他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对立的,由于集体主义是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因此把集体主义同利他主义等同起来,认为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反个人的,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主张反对利他主义。一种观点认为,利他主义原则强调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肝克服市场经济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所带来的负效应是一个矫正,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提倡利他主义。

第五节 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由来
  在思想史上,集体主义思想与原则的提出是在资产阶级启蒙时代。比较系统地阐述集体主义思想的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虽然在政治上有保守的一面,但他在反对个人主义、反对地方自由主义,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的。马克思主义没有用专门的集体主义这一术语表述自己的思想体系,但马克思主义却有明确的集体主义思想。
  第一个明确提出将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的是斯大林。他开始把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与西方学者将集体主义看作是一种组织和社会体系的看法区别开来,指出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伦理原则。毛泽东在关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阐述中,也明确提出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指出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在我们国家现时代,集体主义是核心伦理规范。核心伦理规范或伦理原则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优先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可推导性。

  二、对集体主义原则的合理理解
  首先,集体主义原则是对“集体”的规范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是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的真实性。在真实的集体中,集体是个人得以存在的条件和方式,所以集体主义的核心和重点应该是对“集体”的建设。
其次,集体主义原则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对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为集体服务与奉献也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在要求。集体主义原则认为,个人是构成集体的基础,集体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此外,集体主义原则也是调节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准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真实集体的原则,应该是不真实的集体要服从真实的集体的利益,不正当的集体利益要服从正当的集体的利益,不合法的集体利益要服从合法的集体的利益。

  参考书:
  1.宋希仁主编:《道德观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倪愫襄:《伦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