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伦理学》重点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

 

  一、 改革的指导思想
  1、政法学院“2+2”人才培养模式贯穿的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的基本思路。
  2、《伦理学》课程属于16门通识类基础课之一,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主要任务。
  3、《伦理学》课程改革应贯穿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学术性、前瞻性。
  4、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
  二、改革思路
  1、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即把基础理论教育与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等前沿问题结合起来。《伦理学》本科教学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对人生的切实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在研究中学习,该课程小组应在多种教材中精选教学内容,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完整性,重点选择规范伦理学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课程的前沿性,把当前学术界讨论的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适当增加了中西伦理学思想的演变和应用伦理学的部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
  2、把教学与当前国际国内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现代伦理学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纳入伦理学的视野,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课时,重点选择部分应用伦理学的内容。
  3、把教学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如何认识社会、把握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应重点选择重大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与讨论,目的在于解决大学生面临着的一些实际问题。
  4、把本科教学与伦理学专业硕士点的建设衔接起来。在本科阶段伦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与伦理学硕士点的发展相衔接,使学生能全方位地了解到伦理学的发展走向,为硕士点的招生积蓄后备力量。
  三、 改革的目标
  1、 把《伦理学》课程争取建设成一门受学生欢迎、教师好评的重点课程。
  2、 改革成果争取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学成果奖励。
  3、 争取建设成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
  四、 改革方案
  (一)课程内容改革
  第一阶段:精选教学内容。《伦理学》课程小组成立以后,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课原则,对国内目前通行的十余种《伦理学》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精选教学内容,把精品内容教给学生,其中应以规范伦理学基本理论为主,同时兼顾到描述伦理学、应用伦理学中的主要问题。
  第二阶段:制定教学大纲。根据精选的教学内容,制定出完整严密的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执行标准。教学大纲应符合教学规范。
  第三阶段:集体讨论备课。课程小组注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每一章教学内容进行讨论,集大家之所长,最后写出电子教案,供教学使用。
  第四阶段:征求专家和学生意见,修改教学大纲。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注重事例分析与基本理论相结合,采取启发式教学。该课程应做到从易到难,注重从事例分析再到基本理论的阐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2、在难点与重点的教学中,采取课堂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该课程小组对难点、重点问题,应设置相关的讨论题目,先让学生课余时间准备,然后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总结、点评并进一步讲解。
  3、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了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方便,应该专门制作多媒体课件一部。
  (三)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方法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写论文等多种方法。其中,闭卷笔试要注意试题的覆盖面,题型的多样性,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选择先进的教材,介绍适当的参考书。 如果条件许可,可自编教材。
  (五)加强实践环节
  1、把伦理学的实践与学生具体的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谈体会并相互交流对问题的认识。
  2、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加强自律意识,学会正确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
  3、如果有经费支持,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做一次社会调查。
  (六)讨论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办法,责任到人。
  五、改革进度安排
  2003年8月,编写出教学大纲;
  2003年9月,编写出电子版本的教案;
  2003年9—12月,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邀请有关专家听课、提意见;
  2004年元月,考试改卷并在学生中做一次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2004年3—7月,根据专家、学生的反馈情况,进一步讨论修改教学大纲,调整相关教学内容,制作课件,接受学院评估。
  2004年9—2005年元月,开始第二轮课程改革试验。
  六、 改革的条件保证
  1、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有相对充足的资料可以利用。
  2、教师有相对充足的时间保证,精力投入。
  3、学院有部分的经费投入。
  4、课程组在1-2年内应争取到1或2项不同级别的相关课题经费的支持。

《伦理学》课程改革与建设小组

2003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