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政法学院2+2通识课《伦理学》

多媒体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该问卷是《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小组在2006年1月10日针对政法学院2005级本科生所作的课后调查。其目的主要在于征求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意见,加强《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242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同学们针对十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给与了很好地回答。对于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也做了具体的分析。

  一、你对本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感兴趣?(   )
  A、很感兴趣84(35%) B、比较感兴趣134(56%) C、不感兴趣154(6%) D、比较反感4(2%) E其他:8(课本多余,没感觉)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比较感兴趣。这里的感兴趣,既指他们在学习本课程前对本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也指他们在学习中对本课程生发的兴趣程度。鉴于本课程的讲授从内容到形式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学生对本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应该说是很高的,这表明本课程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开设本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二、你认为本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主要在于(   )
  A、信息量大57(24%) B、资料丰富88(36%)  C、形象直观91(38%) D、教学内容、逻辑清楚130(54%) E、其他:12(字体好认;省时间;生动有趣)
  学生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逻辑清楚,形象直观。这说明教师制作的课件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可取,很好地实现了课件教学的目标。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课件信息量大、资料丰富,这说明课件在内容上相对比较简单,在形式上相对比较单调,因此,幻灯片从数量到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他电子资料还需要做一些增补和完善。

  三、你认为本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缺点主要在于(   )
  A、信息量小35(14%) B、教学内容枯燥62(26%) C、教学形式单调123(51%) D、联系实际不够73(30%) E、其他:12(案例少,联系实际不够;来不及做笔记;思考空间有限)
  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缺点主要在于教学形式比较单调。这主要指教师仍以满堂灌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的机会较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有关理论,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在某种意义上,课件仅仅意味着教师不再大量地板书,而改为播放幻灯片。针对这种缺点,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件的生动性、有趣性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改变一味灌输的做法,跟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种功能发挥出来。

  四、你对本课程设置的典型案例是否感兴趣?(   )
  A、很感兴趣97(40%) B、比较感兴趣127(53%) C不感兴趣12(5%) D、比较反感2(1%)E其他:7(单调;感觉一般)
  对本课程设置的典型案例持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这说明学生对案例有着浓厚兴趣,对本课程所设计的案例也高度认可。虽然本课程的案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多缺憾,但是学生对既有的案例的认可度如此之高,对教师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案例提供了来自受体的支持。

  五、你对本课程设置的典型案例有何看法?(   )
  A、案例过多5(2%) B、案例过少172(71%) C、比较适当67(33%) D、最好不要设置案例E、其他:2(缺乏贴近生活的案例)
  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案例数量过少。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下方式解决,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充实与各个章节有关的典型案例;二是就现有的案例做更多的和更深入的探讨,使目前提供给学生的这些案例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提供一些案例,学生所挖掘出的案例往往更具有现实性、代表性、迫切性。

  六、你对本课程设置的课堂讨论有何看法?(   )
  A、课堂讨论过多9(4%) B、课堂讨论过少138(57%) C、比较适当80(33%) D、最好不要设置课堂讨论4(2%) E其他:8(内容单一,建议采用辩论的方法)
  比较多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过少。由于课时有限、内容繁多,导致可用于课堂讨论的时间较少。另外,课堂讨论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课前布置学生做准备,这种额外增加的学习负担,很多学生无心或无力承担,因此学生对论题的准备往往是不充分的,这样很难保证讨论效果。如何处理学生参与意识高涨与学生课前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七、你对学生参与教学、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何看法?(   )
  A、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7(52%) B、提高了口头表达及理论思辨能力176(73%) C、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33(55%) D、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4(2%) E、其他:6(学到了更多知识;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参与教学、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学习有多方面的帮助。相对于被动听讲,参与讨论迫使学生关注有关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观点,感受论争所带来的刺激和触动。对于那些缺乏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生而言,参与讨论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很多学生还表示,讨论促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效应是单纯讲授很难达到的。

  八、你认为学习本课程最大的收获是(   )
  A、掌握了较多知识信息55(23%) B、提高了理论思辨能力84(35%) C、指导了个人立身行事170(70%) D、学会了另眼看待世事人生92(38%) E、其他:13(提高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基本没有收获)
  在本课程收获方面,选择“指导了个人立身行事”的学生最多,这说明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这些刚进入大学,正处于身心转型期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的开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选择“学会了另眼看待世事人生”的学生也不少,这主要指学生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不盲从别人的宣教,对世道人心有了自己的独特看法。掌握知识信息和提高思辨能力两项本来是主要教学目标,但选择这两项的学生相对较少,这表明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还应多下功夫,教师应进一步向学生展示和渗透有关知识。

  九、你对期末考试题目难易程度的看法是(   )
  A太难18(7%) B难度适中178(74%) C有些简单22(9%) D题量过大30(12%) E其他:18(题型分值分配不合理;应增加案例分析题)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题目难度适中。选择“太难”的,主要源于基础太差和复习不扎实。从考试交卷时间看,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做完试题并提前交卷,因此所谓“题量太大”的评论,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另外,学生答题普遍草率马虎,这是需要在以后的考试中加以纠正的。

  十、你对本课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
  A、教学内容应做哪些改进?(请具体说明应增删之处):
  1、增加案例分析;2、增加对爱情道德、性道德、网络伦理的讲解;3、多讲一些目前学界有广泛争议的问题。
  B、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课件)应做哪些改进?(请具体提议应如何改进):
  1、加入三维动画模式;2、增加课堂互动;3、课件中标明重点;4、对伦理学术语进行简单介绍;5、课件放慢些。
  C、教书育人应该齐头并进(请提议教师应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立身行事):
1、教师以身作则;2、开通电子信箱和电话热线;3、组织实践活动。
  D、联系实际应该贴切实用(请具体提议你最喜欢联系哪些方面的实际,怎样联系):
  亲情、人生态度、职业伦理、网络伦理、法律公正、人性善恶、古代伦理思想等方面应联系实际,多做讲解。还应联系师大学生案例进行评说。
  E、其他:
  1、增多讨论时间;2、知易行难;3、活跃课堂气氛。

  十一、请谈谈你学习本课程之后的总体感受及期望。
  1、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自己的内在修养,提高了思辨能力。
  2、有助于自己今后的立身行事。
  3、应普及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