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伦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要点:
  本章是全书的总论,核心主要阐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类型以及学习伦理学的方法及意义。主要教学要点:1.了解道德与伦理及其区别。2.掌握伦理学的基本问题。3.认识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类型。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一、 什么是伦理学?
  (一)道德概念
  从道德的词义看,道德是对主体的规范;从道德与政治、法律的关系来看,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从道德与宗教的关系来看,道德调节的是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从道德的调节层次来看,道德就是调节各种社会性关系的规范形式。
可将道德定义为:道德即是非强制地调节社会性关系的规范。
  (二)伦理概念
  “伦理”一词,原指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而又和谐有序的辈分关系,后来进一步发展演化,泛指人与人之间以道德手段调节的种种关系,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
可将伦理定义为:伦理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应然性认识。
  (三)道德与伦理的区别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总之,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
  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有学者认为善与恶的矛盾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应有与实有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原因如下:
  第一,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
  第二,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伦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伦理思想发展的始终。
  三、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类型
  (一)目的论(teleology):是一种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在道德正当性问题上,目的论强调行为结果的善性或价值,把对行为结果的非道德意义上的好坏评价作为道德正当性的依据。这样,“好”就是优先于正当的,正当依赖于“好”来确定。
  (二)义务论或道义论(deontology):是一种认为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由行为的功利后果或期望的功利后果决定,而由它自身固有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的伦理学理论。
义务论认为,某一行为的善恶性质或对该行为正当与否的判断,不取决于该行为是否带来或可能带来怎样的实质性价值或效果,而取决于该行为是否符合某一相应的普遍道德规则,是否体现了一种绝对的义务性质,或者说,是否出自行为者纯真善良的行为动机。某些行为之所以内在地正当或在原则上正当,是因为它们属于它们所是的那种行为,或者说,是因为它们与某种形式原则相符。
  (三)德性论(virtue ethics):是指以个人内在德性完成或完善为基本价值(善与恶、正当与不当)尺度或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体系。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判断基于行为,德性论的判断则基于品质。
广义的德性论是在传统社会占据支配地位的、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理论。中国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的主导伦理体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两个最为成熟的美德伦理谱系。现代德性论的著名代表麦金太尔批判功利主义和义务论,提出现代伦理的任务在于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生活目的,并为实现一种善的生活而培植良好德性。
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判断基于行为,德性论的判断则基于品质。
  四、学习伦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各派伦理学比较一致公认的有以下方法: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唯物史观的总原则为指导,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
学习伦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要弄清楚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大学生哲学素质中的道德素质。在实践上要同各种错误的道德观念划清界限,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道德建设进行的理论争论,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争论;“划界论”与“代价论”的争论;“滑坡论”与“爬坡论”的争论;“内引论”与“外灌论”的争论。
  参考书:
  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3.12。
  2.李萍主编:《伦理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
  3.倪愫襄编著:《伦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