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实践教学
1.专业实习
为突出强于实践应用的培养模式,学院不断开拓高质量的专业实习基地并做动态维护,并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每年秋季,学院都安排来年毕业的本科生进行了为期8至16周的专业实习。
|
|
组图1 2017年秋中国人寿兰州分公司实习
为保证实习质量,学院形成了实习前指导、实习中监督、实习后总结的实习工作制度。实习前做好各层次的动员和指导,明确专业实习目标和程序;实习中落实各类管理办法,保证实习纪律,聘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加强实习生指导和管理,增加巡回检查次数,督促学生认真实习;实习结束返校考勤,班级讨论总结,上交实习报告,分享实习心得。
扩展对口实习单位,规范实训基地管理,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驻的实习单位包括康师傅控股兰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铁路局货运中心兰州东营业部、东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兰州分公司、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等。此外,实习基地对学生就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专业实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提升了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更加了解社会、行业及职场,有效提高了求职就业的成功率及质量;二是部分实习单位接收了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提高了就业率。
|
|
组图2 校企合作签约及实习基地挂牌仪式
2.毕业论文(设计)
近三年来,学院逐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和写作水平及写作规范。选题方面,坚持学院提供范围、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合理修正的原则,力求毕业论文既能体现理论意义,又能直面现实问题;写作水平及规范方面,学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规范,并要求指导老师严格把关。
2016~2017学年,学院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与规范,加强了论文的质量监控及过程管理。从选题确立、开题报告撰写、初稿撰写、终稿确定提交、查重、过程材料上交、导师指导日志、论文格式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规范及要求。
3.本科专业能力提升训练与竞赛
学院自2012年9月起,开始策划并逐步启动“本科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作为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最具特色的教学活动。该计划主要包括各本科生专业能力提升训练与竞赛。自启动此计划后,学院各专业、各年级本科生均积极参加了各类专业能力提升训练活动,学院全体专业任课教师均参与其中。通过不断探索与积累,各专业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本科专业能力提升训练项目,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专业能力训练体系。在本科专业能力提升训练工作的基础之上,学院于2016年春季和2017年春季分别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商学院本科专业能力提升大赛”。
|
|
|
|
组图3 商学院第二届本科专业能力提升大赛
实践教学栏目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行动学习”和“商务谈判”,展示的即是教学团队的三位老师指导参加第一届本科生专业能力提升大赛的活动成果。
4.实践导向的本科学术报告
为拓展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认识,学院坚持每年为学生举办“本科学术报告月”活动,作为学院对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2017年4月至5月,学院先后举办了题为“管理实践视角下理论学习的反思”、“文化智慧、工商精神与社会适应”、“2017年税法宣传进校园”等四场具有实践导向学术报告。学院副院长董青副教授、魏彦珩副教授、甘肃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主任/注册税务师协会秘书长郭陇源、兰州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张建瑞、甘肃大成税务师事务所所长梁建英、兰州欣华信实税务师事务所所长李双玉等分别为全院本科生做了实践导向的专业报告。
|
|
|
|
组图4 商学院本科生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
5.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实践
为全面体现强于实践应用的特色,学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有机融入实验、实训、实践、案例等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开展实验操作、模拟实训、课后实践、案例研讨等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性质与内容,运用信息化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处的微观、中观、宏观现实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反思,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6.其他灵活的实践教学活动
除了以上实践教学方式以外,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各专业本科生开展形式灵活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地考察、专业竞赛、实践应用、专项实习、暑期实践、和自主实践等形式。
|
|
刘丹主持的创业项目获洪涛创业基金资助 |
为职为你开模拟招聘活动提供专业支持 |
|
|
|
|
2013级李赛赛同学获奖证书 |
董北松、刘江龙等同学参加模拟招聘 |
|
|
|
|
暑期社会实践 |
朱超峰、李赛赛等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 |
组图5 专业特色鲜明的各种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