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写作方法 习作示例
训练习题 考题汇总
教研论文 专题讲座
    汉语写作大纲    写作课教改方案       教改项目综述    民族生读写培训要点    文书学教学大纲
 

汉语写作教学大纲

(2004年修订)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基础写作课是高等师范教育文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1999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写作课被确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见西北师大《本科教学计划》)。本课对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的
    高师基础写作课教学目的有四条:一是传授写作知识,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三是培养写作素质,四是学会写作教学。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写作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常用文体的知识,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及相应的写作文化素质,并在“学会写”的同时,“学会教写”,掌握中学作文教学、作文指导和作文批改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理论部分和文体部分。理论部分包括材料采集、主题提炼、结构安排、语言使用、思路拓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文体部分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文学评论、杂文、演讲稿、学术论文、广告与说明书、调查报告、计划与总结、行政公文等文体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四)教学时数
    本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年级阶段开设。经调整后的写作课为90课时,第一学期讲授教材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学期讲授文体常识部分。
    (五)教学方式
    1、以理论为指导,以例文为借鉴,以训练为途径,以提高写作能力为中心;
    2、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操练环节,每学期的习作操练以3—5次为宜(不包括单项训练);
    3、根据写作能力提高的逻辑程序,采取分阶段、分目标、分项、分格的教学和训练方法;
    4、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学环节的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实践,收集材料,调查研究,提高实际的写作能力。
    5、习作评改可采用教师全收全改、教师就有代表性的作文重点批改与讲评、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相互评改等多种形式。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的:
    1、 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情况;
    2、 检测学生实际的书面写作能力;
    3、 促使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为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和社会工作打好基础。
    考试要求:
    1、 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2、 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3、 考题应体现“易—较易—中等—较难—难”的区分度。一般情况下,“易”占15%,“较易”占20%,“中等”占30%,“较难”占20%,“难”占15%。

二、教学内容

 原理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理解写作的概念,特征,构成,基本规律及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写作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方式,以文字符号为工具;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的方式,以智能运用为;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以实践训练为基本方式。写作系统由写作客体、写作主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四个部分构成。写作的基本规律为:意化律,序化律,形化律。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是:丰富社会阅历,加强主体修养,积累文化知识,加强写作练习。
    考核要求:领会绪论中所讲的写作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材料采集

    教学要点:了解和掌握采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材料是为写作需要而收集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材料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事实材料和虚化材料,本体材料和背景材料。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是主题的基础和支柱,是安排结构的依据。采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有:观察,感受,调查,阅读。鉴别材料时要总体分析,确定类属;鉴别真伪,分清优劣;研究价值,发现意义。选择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使用材料时,顺序要贴切,详略要得当,材料和观点要统一。
    考核要求:记识材料及相关的概念,区分材料类型,学会收集和使用材料。

第三章 主题提炼

    教学要点:理解主题概念,学会提炼主题。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向。主题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时代性。主题决定文章的优劣,是全篇的统领。主题可以逐步形成,可以突然获得,可以随时产生。提炼主题时应广中求佳,活中求深,异中求新。主题可直接表现,可间接表现。主题要正确,主题要深刻,主题要集中。
    考核要求:记识主题及相关的概念,学会提炼主题。

第四章 结构安排

    教学要点:结构的含义与基本形式,基本单位及组合方式。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文章结构可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层次和段落。结构的组合方式有纵式、横式和纵横交错式。结构的基本要求:形式要匀称,衔接要紧密,节奏要鲜明。
    考核要求:记识结构及相关的概念,区分结构层次,学会组织结构。

第五章 语言使用

    教学要点:全面理解学习语言的途径,学会语言使用。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语言的表现形态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清晰语言和模糊语言,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学习语言要通过训练思维、吸收口语、多读多作、写作实践等途径。
    考核要求:区分语言的表现形态,学会综合使用语言。

第六章 思路拓展

    教学要点:学习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写作中,思路起着开掘主题、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考虑表达等重要作用。思路运行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联想与想象。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有放射扩散与聚焦收拢,异化变形与逆向突破,夸张放大与缩微变小。
    考核要求:弄清思路运行方法。

   第七章  表达方式

    教学要点:表达方式的区分和使用。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描写有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环境描写(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场面)。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可分为立论(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演绎推导法,比证推论法),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说明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考核要求:记识五种表达,综合应用五种表达。

第八章 草拟修改

    教学要点:学会草拟与修改。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草拟前要做好物质材料的准备,心理情绪的准备,并列出写作的提纲。行文要做到中心明确,文理通顺,结构完整,体式合格。修改的范围:观点修正,材料增删,结构调整,语言润色。学会修改符号的使用。文面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行款格式,文字书写,标点符号。
    考核要求:弄清草拟程序与要求,记识修改符号,学会草拟和修改。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

    教学要点:了解划分文体的依据和原则。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文体分类经历了萌动期、成熟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划分文体主要有三个依据,即语言声律,功能用途,表达方式。文体分类的原则是:1、着眼于文章的区分、学习和使用;2、同一级次的分类标准要统一;3、承认文体分类的灵活性、相对性和流变性。
    考核要求:弄清文体分类的历史发展,记识划分文体的依据和原则。

文体部分

第十章 消息

    教学要点:学会消息的写作。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消息有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消息的要素是: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消息的特点是:1、内容真实;2、迅速及时;3、篇幅短小;4、结构独特。消息的结构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尾五个部分。
    考核要求:记识消息的类型、要素、结构,会写消息。

第十一章 通讯

    教学要点:熟练掌握通讯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通讯的特点是:1、新鲜及时;2、真实准确;3、具体生动。通讯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提炼反映时代精神的主题,选取典型意义的材料,运用多样的表达方法。
    考核要求:记识通讯概念、特点,会写通讯。

第十二章 报告文学

    教学要点:报告文学的采访与构思。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报告文学的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和评论性。采访时要选好对象,捕捉情节,发掘细节。构思时选择角度,合理想象,出巧创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运用有特色的语言。
    考核要求:报告文学的特征和功能。

第十三章 散文

    教学要点:散文的写作。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散文的概念及历史发展。散文的特征是:1、形体灵活;2、寓含情趣;3、语调天然。散文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创造意境,展开联想,谋划结构,诗化语言。散文的新趋向:题材泛化,立意心灵化,语言陌生化,结构立体化。
    考核要求:记识散文相关的概念,会写散文。

第十四章 小说(本章供学生自己阅读)

第十五章 文学评论

    教学要点:文学评论的写作。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文学评论的特点是理论性和艺术性。写作要占有材料,选择论题,知人论世,贵有灼见,述议结合。
    考核要求:掌握文学评论的写作要领,并学会写作。

第十六章 杂文

    教学要点:杂文的分类、特点与写作。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杂文的特点是:1、形象说理;2、含蓄谐趣;3、短小精悍。杂文的艺术笔法:幽默与讽刺,曲笔与闲笔,荒诞与移用。
    考核要求:掌握杂文的种类、特点、艺术笔法,学会写杂文。

第十七章 演讲稿

    教学要点:演讲稿的写作。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演讲稿的种类可分为政治性、社交性、学术性三类。特征是:特定的对象性,强烈的鼓动性,独特的艺术性。
    考核要求:掌握演讲稿的种类、特点和写作要求,并学会写作。

第十八章 学术论文

    教学要点: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学术论文的种类可从性质和目的两方面分类。特点是科学性和创新性。学术论文写作要做好选题和资料收集工作。论文结构分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
考核要求:学术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十九章 科普小品(本章供学生自己阅读)

第二十章 广告与说明书

    教学要点:掌握广告与说明书的写作。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广告可从不同角度分类,它体现了客观性和主观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广告的结构分标题、正文、口号、随文、商标与牌号几部分。三大媒体广告是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说明书有宣传性、知识性、实用性三方面的特点。结构分标题、正文、尾项三部分。
    考核要求:弄清广告、说明书的特点、作用及结构安排,并学会写作。

第二十一章 调查报告

    教学要点:调查报告的作用、类型及结构。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调查报告的作用是:提供经验,反映情况,研究问题,提供处理依据。它的类型可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两类。调查活动和材料研究。结构分题目和前言、正文、结尾三部分。
    考核要求:熟悉调查报告的作用、特点及调查方法,学会写作。

第二十二章 计划与总结

    教学要点:掌握计划与总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计划的种类有学习计划,生产计划,工作计划,总结的种类有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计划和总结的结构可分为前言、正文、结尾三部分。
    考核要求:熟悉计划和总结种类和结构,并学会写作。

第二十三章 经济合同与协议书(本章供学生自己阅读)

第二十四章 行政公文

    教学要点:熟练掌握公文的格式,学会常用公文的写作。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公文是法定的机关和组织处理公务事件的文书。现行通用公文的种类是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仁义纪要。公文的格式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
    考核要求:公文的概念、种类、格式。

各章教学时数和习作训练的具体安排:

章 数

章 标 题

课时数

说 明

绪论

4

布置作文

材料采集

5

采集材料训练

主题提炼

5

穿插作文讲评

结构安排

5

布置作文

语言使用

5

语言训练

思路拓展

4

穿插作文讲评

表达方式

5

分项写作训练

草拟修改

4

修改训练(自改,互改)

文体分类概说

4

分项训练评析

消息

4

写一篇消息

十一

通讯

4

习作评析

十二

报告文学

4

 

十三

散文

4

写一篇散文

十五

文学评论

4

习作评析

十六

杂文

4

写一篇杂文

十七

演讲稿

4

习作评析

十八

学术论文

4

 

二十

广告与说明书

4

广告与说明书写作训练

二十一

调查报告

4

写一篇调查报告

二十二

计划与总结

4

习作评析

二十四 行政公文
5
公文写作训练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

    本课教材为:任遂虎主编《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2002年6月修订本。
    参考书刊:
    1、刘勰《文心雕龙》(现代译本,版本不限);
    2、《写作》杂志,中国写作学会会刊,武汉大学主办;
    3、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附加说明]
    (一)由于1999年教学改革时,本课由原来的120学时压缩为90多课时,因而将部分章节留给学生课外阅读。
    (二)二、三年级阶段的写作训练结合假期的社会调查进行。作法是在学期末开办讲座,学生利用假期写出习作,下学期由教师收阅后,给予统一讲评或个别指导。四年级的论文写作,结合院系统一安排进行。
    (三)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期教师批改作文量应占作文总量的50%。

[注] 本大纲于1996年制订,1999年修订,2004年重新调整。
制定单位:西北师大中文系写作教研室。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联系方式:lmd33@163.com

技术支持:链接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