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策支持 >> 文章内容

政策概述

日期:2014-04-25  作者:英语写作 阅读:37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此,西北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课程管理条例,旨在加强我校课程建设,积极培育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以此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首先,学校提出了4项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1、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质量标准;2、精品课程建设要综合学科、教师队伍、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3、精品课程建设要集优秀师资、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4、精品课程重点体现“精”,即内容精炼、教艺精湛。采取“重点扶植、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门”的措施,在抓好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起以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其次,学校就课程建设目标和要求做了具体规定。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五个一”,即建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应达到以下要求:形成一支以课程负责人为主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梯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精品课程要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课程教材应选用国家推荐优秀教材、获奖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再次,学校就申报立项的条件、评估验收、管理与维护均做了详细规定。申报的课程应是教学质量高、学生受益面较广的本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且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应具有课程建设的良好基础,教学建设与改革有特色,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创新,教学研究成果突出,课程应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资料及教学课件,有教学必需的实验指导书、良好的实验条件、实习基地等。精品课程建设期一般为1年,建设期满由学校组织评估验收。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停拨建设经费,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申请续拨。校级精品课程通过验收即为结题,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结题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延长一年结题,对于届时无故不参加结题或延长时间后验收仍不合格的课程,学校将收回建设经费并取消课程负责人其它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资格。精品课程结题验收后应做好后续建设工作,要根据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及时充实、更新、完善,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各学院应在学院网页设置“精品课程专栏”,为精品课程上网,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保障。承担精品课程的教师要协助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网站的维护和内容更新工作,内容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

最后,是保障与激励措施。学校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每门课程8000元,在建设期首次拨付5000元,课程验收合格后拨付3000元,用于课程维护。 省级精品课程增加建设经费每门课程4000元。被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者,学校奖励5万元。省级以上(含省级)精品课程可直接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励。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