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精品课程 > 教学实践 > 兰州市大学生入伍动机分析及其现状调查

最新公告

西北师大近代史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2014/3/19

兰州市大学生入伍动机分析及其现状调查

 

 

兰州市大学生入伍动机分析及其现状调查

    陈源 魏雄 梁栋 谢晓斌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兵役制度不断地调整,各项政策都使得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有了更多步入军营的机会。不同的入伍动机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军队的长期建设。本文对大学生的入伍动机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入伍价值观。通过对近年来入伍大学生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希望对大学生入伍工作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入伍动机;现状调查

        

一.研究背景

2009年,我国征兵制度再次进行了改革,首次将大学生作为征集对象的重点。此次兵役制度的调整,使地方全日制高校的在校生有了更多步入军营的机会。应征大学生的入伍动机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军队的长期建设。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可“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与此同时,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总参谋部等部门专门出台了包括学费代偿在内的8项优惠政策,许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从源头改善军队兵员结构,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国家各级政权培养人才。据相关报道2009年冬季,13万大学生走进了军营,这无疑是值得载入国家和军队发展史册的重要事件。本文拟对2008-2009年甘肃省兰州市42名高校入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大学生入伍动机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8-2009年入伍的42名兰州高校大学生,涉及的高校有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调查对象既有理工科类,也有文史、法学、公安类。采用访谈法及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问卷是在收集条目的基础上,通过发放电子问卷以及部分的电话采访的形式完成。总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42份,问卷有效率93%。对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初步统计分析

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学历层次分析

     2008、2009年兰州市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军情况中,研究生数量为空白,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参军主体以本科生和大专生为主。在有效问卷42份中,一本院校学生19人,所占比重45.2%,二本院校学生15人,所占比重35.7%,三本院校学生2人,所占比重为4.8%,大专生6人,所占比重14.3%。

我们发现2008年、2009年兰州市参军入伍地方高校大学生中以本科生为主体,如表1所示,总共有36人,占总人数的85.7%。专科生只有6人,所占比重仅为14.3%。本科院校的学生参军积极性比专科院校的学生要高,这可能与学校的宣传力度以及本科院校学生通过入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现状有某种联系。但是随着政府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相关政策的完善,专科生应征入伍的比重会继续逐年增加。

   (二)性别分析

    从总体数据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42人中,只有2人是女生,占4.8%。我们从中发现,高校参军大学生主要还是以男生为主,占95.2%,这与普通应征入伍的男兵比例相吻合,这也与军人职业的特点有关,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的改变。

   (三)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从农村以及城市的分布情况来看,59.5%的来自农村,40.5%的来自乡镇城市。说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入伍的愿望明显高于来自乡镇城市的大学生。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出身的青年吃苦精神强,愿意到部队磨练自己,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其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当兵几年会补偿学费和退伍之后能得到一笔可观的兵役优待金,这能解决大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可以暂时的解决生活困难。

   (四)家庭子女数分析

 受调查的人当中,只有3人是独生子女,仅占7.1%,有92.9%的人家中子女人数在两个及两个以上。这显示家中子女人数多的家庭,家长可能更愿意送孩子去部队接收锻炼,家中孩子少的家庭,孩子与家长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这与普通应征入伍的情况大致相同。其中原因一方面可能就是军人大多从事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孩子伤亡的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子女多的家庭,家长负担比较重,送孩子去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家庭负担。

   (五)父亲的职业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入伍的学生的父亲大多是农民或者工人,经过数据统计,有52.4%的学生的父亲是农民,21.4%的学生的父亲是工人,仅有11人的父亲是其他职业,占26.2%。我们得知父亲的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部队。

    (六)亲属参军影响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个人入伍动机与曾经或正在服役亲属之间的关系,对数据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亲属中曾经在部队服过兵役或正在服役的人对自己选择部队产生了影响的比例高达69%,没有影响的比重为31%。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十几个人的父亲曾经在部队服役,有七八个人的兄长正在部队服役或曾经服役,大多数人的直系亲属中与部队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而正是这些曾经或者现在与部队有关系的亲属,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就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长大之后,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去与部队接触。   

   (七)专业结构分析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冷门、就业难的学生入伍人数居多。从访谈汇总情况发现,一些文科专业、就业难的专业学生入伍的积极性更高,如体育类、社会学类、法学类等专业,这可能与入伍后表现突出的士兵退伍后复学可以改选专业和考研加分、公务员优先录取等改变就业现状和重新进行职业规划有一定的关系。如2009年甘肃政法学院的4名非公安分院(公安分院学生就业率居于该校前列)的大学生士兵,在退伍后就申请转入公安分院的相关专业。

    (八)英语四级成绩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英语四级未过关的学生选择入伍的比例比较高,以我们这次调查为例,未通过英语四级的人为31人,所占比例高达73.8%,而通过英语四级的有11人,所占比例为26.2%。

    (九)入伍动机分析

    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在2009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无论是学生兵员的数量、质量还是各项政策的落实,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对应征入伍的42名大学生进行了入伍动机调查,其动机复杂多样,虽然大多数都有报效祖国的愿望,但这并不是应征入伍的唯一理由。八大优惠政策、可以复学的立法保障、各自具体利益的驱使等,也是在校大学生入伍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1.入伍主要原因分析:

(1)从小受到教育的影响和当兵光荣:这类学生7人,占总人数的16.7%。这种教育一方面来自家庭,比如有的家庭就是军人家庭或者曾经是,孩子从小就受到了部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来自社会,我们从小就沐浴在“军民一家人”和“当兵保家卫国,无上光荣”的教育中。

(2)希望在部队磨练自己:这类学生33人,占78.6%。是大学生士兵的主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部队,同时自己在部队收获颇多。这类学生意志坚定,到了部队能够积极的适应部队生活,并且在部队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

(3)入伍可以补偿学费:这类学生2人,占4.8%。这类以贫困生居多,他们主动体谅父母,想缓解家庭经济困难,这是一些家境不富裕的大学生萌生携笔从戎念头的最初动因。

   2.选择入伍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缓解家庭经济困难:这类学生10人,占比重23.8%。这类学生的缘由和上述选择”入伍可以补偿学费“的情况类似。

    (2)将部队当跳板:这类学生17人,占比例40.5%。这类学生入伍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这与近年来大学生士兵待遇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也与大学生相较地方入伍的高中生思考问题的成熟性有关。

     (3)在部队有发展前途:这类学生12人,占比例28.6%。这类学生大多在部队有关系,在部队当服完兵役,大多转入职业兵行列或者提干。

    (4)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这类学生3人,占7.1%。这类学生以应届毕业生居多,因为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他们选择入伍可以延缓就业,同时退伍后就业可以有许多优惠政策。  

   (十)现状分析

    通过对42名在08、09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进行跟踪调查,截止2013年4月,有6人仍在部队服役,有26人复学读书,有10人已经参加工作。

仍在部队服役的6人中,1名干部,3名学员,2人为初级士官。1名干部是在部队服役期间提干。3名学员在服役期间考上军校,目前仍在军队院校读书。2名士官,这2人是09年入伍,同为2010年应届毕业生,但一人入伍前学历为大专,另一人是本科,在2011年年底士官套改工作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人晋升为初级士官一期第三年,另一人晋升为初级士官二期第一年。

有26人在退伍后返校继续读书,即退役后选择相关政策复学。在26人中,有20人选择了自己以前的专业就读,占比例约为80%,有6人选择了转专业。这6人大多原先就读的是冷门专业或是报考院校时调剂的专业,并且这类学生主要以大一或大二入伍的学生居多。

参加工作的10人,有7人的职业性质属于是国家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仅有3人是属于体制外的职业。这种情况与近年来国家就业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在参加国家机关单位的入职考试时,享受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四、结论和建议

   (一)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选择入伍主要以本科生为主,是大学生士兵的主体,所占比重约为86%。一本院校的学生高于二本院校,二本院校的高于三本院校,专科院校最低。

    2.大学生选择入伍自己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子女情况、父亲的职业、亲属与部队的联系以及自己的专业和英语四级成绩等相关。尤其与家庭子女数、父亲的职业、自己的专业和生源地显著相关。

    3.影响大学生入伍动机的因素有:个人、家庭、社会宣传以及社会关系。其中,个人因素作用最大。在外界影响中,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及宣传共同起作用。

    4.大学生选择入伍,大多是以部队为跳板,仅有少部分人选择在部队长期工作。在42名大学生士兵中,仅有6人留在了部队,占14.3%。有36人选择了退伍,占85.7%。

    5.退役大学生复学后,大多仍选择自己当初的专业就读,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转专业。

    6.退役大学生在就业时更趋向与国家单位或者体制内的工作。

   (二) 针对结论,我们对大学生入伍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要采取措施加大征兵宣传力度,制定和落实合理的优抚政策,建立大学生入伍长效机制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入伍工作的了解渠道狭窄,大多是从学校的宣传工作中得知,对相关政策理解程度极其有限。由此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入伍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同时,国家各级部门应该制定更为合理优抚政策。大学生士兵在退伍后,不能够及时享受到国家的优抚待遇,有些政府部门竟然不知道和不了解国家的相关优抚政策,在为大学生士兵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时常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国家在制定优抚政策的同时,应该完善相关的监察措施,使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大学生士兵的利益,为大学生士兵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立起大学生入伍长效机制。

    2.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利益与责任的关系

获得优惠政策提供的利益是大学生士兵的正当权利,但忽略了义务的权利是不明智的缺乏理性的。在享有优惠待遇的同时,为部队服务的义务也是并存的。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如果大学生只是单一片面的追求政策的实惠,以从军这一行为来转移、躲避就业压力或者解决经济困难,把部队作为临时避风港,忽视兵役责任。这样既违背了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也不利于入伍大学生在部队的顺利成长和发展。大学生应正确的看到享有优抚政策背后的军人的神圣职责,树立献身国防的意识,主动承担起士兵的责任和义务。用时代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军队和享受待遇,走出片面追求利益的误区。辩证的分析利益与责任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正确价值观对待入伍的优惠政策。在服役期间充分展示自身的学识、涵养、积极投身军营建设国防。

 

 

 

欢迎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精品课程!

Copyright © 2014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远山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