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或物质实体。
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或具体的活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总是具体的,载体就是具体的组织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教育者、教育对象、介体、环体全部要素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相联结。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客观性和主观性,体现了可观存在与主体活动的统一;实践性和发展性,既是实践的产物和形式,又在实践中发展丰富;承载性和传导性,承载教育因素目的是传导。也有概括为承载性;传导性、关联性、互动性、可操作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两个基本条件(1)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2)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必然发生变化:原有的载体可能不适用或不够用,适应新情况的新载体在不断出现并要求我们很好地去运用它;各种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等等。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划分。从载体的物质样态来分:语言载体(口头、书面)与行为载体(具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特征)从载体的历史发展来分:传统载体(谈话、开会、理论教育)和现代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网络载体。这些载体各有各的特征与功能。
(一)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管理活动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渗透到人们的具体工作中,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工作、学习、生产积极性的目的。其特征:普遍性、强制性、阶级性、组织性、规范性(制度化)。
思想政治教育何以管理为载体?管理活动的普遍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外在条件;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实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内在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以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出了客观要求。
管理载体作用: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结合;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和效果提高;有利于人们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健全制度(一岗两责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管理目标和内容),抓管理,促教育。
管理载体有普遍性和制度化的特征。普遍性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制度化指管理必须依据法律、规章、纪律所构成的制度来进行,带有某种强制性。管理载体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有利于更好的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管理为载体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相结合的最佳选择。一方面,管理活动需要思教的支撑,管理是提高经济、业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要使这一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管理的支持,有效地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管理这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渗透到经济、业务工作实践中,切实促进经济业务工作的发展。第二,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深入细微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以管理为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第三,有利于人们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教育者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文化产品的教育因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项文化建设中,让各种文化活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特征:形式多样;对人影响全面;影响方式具渗透性。作用: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实现教育目的;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利于全民一致的价值观的形成。
要求:保证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加强群体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化载体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对人的影响的全面性,影响方式的渗透性的特征。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而且文化载体在引导人们形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可比拟的。
(三)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有意义的活动中,使人们在活动中受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特征:明确的教育目的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突出的社会实践性。功能:内容的潜移默化功能;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功能;促进教育客体主体化功能。要求:活动应有目的有指导;因地制宜;具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能有效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但总的来看,它们都具有一下一些共同的特征:1、明确的教育目的性,2、广泛的群众参与性,3、突出的社会实践性。活动载体的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最为突出的,因为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一,活动的过程就是实践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过程,其二,活动是受教育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传导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规范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活动载体能较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化”,从而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活动载体也能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并较好地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活动载体还能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主体化,有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面。
(四)大众传播载体
大众传媒载体,以大众传播工具为载体向广大群众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门在接受社会信息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特征:覆盖面广;传递快、时效性高;增殖性、促进力强。类别:印刷类载体;广播载体;电视载体;网络载体(网络载体
特征:信息海量化专门化;信息传播和更新快捷;传播手段多媒体化;传播方式互动平等。劣势:真实性、权威性差,网络安全无保障;虚拟性下的网络道德问题严重。)等。功能:能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民树立共同理想;能满足人们社会化需求,促进人们与时俱进;能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教育效果。大众传媒载体的运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注意不同传媒的优势互补,发挥综合效应;注意大众传媒的局限性,消解其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载体具体形式多样,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都具有以下特征:覆盖面广;传递迅速,时效性强;大众传播的影响具有增值力。大众传播载体的特征多,功能也多。它能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能满足人们社会化的需求,促进人们不断地与时俱进;能调剂人们的生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网络载体。网络载体是大众传播载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但它有其独特的表征。与传统的大众传媒比,网络载体具有信息的海量化和专门性,信息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传播手段的兼容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的特征。网络载体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需要,是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以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虽然各有各的特征,但有两个共同的特征,第一是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控。第二是都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二、正确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有的载体可能不适用或不够用,适应新情况的新载体不断出现并要求我们很好地去运用它,各体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变化,及时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作出调整,恰当运用并善于运用新情况下相适应的载体,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比如开会、办研讨会,过去用的比较多,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们的思想更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向。因此,单纯采用开会、办班已经不够用或不适用了,比如,对个体户、下岗职工、流动农民等很难采取开会、办班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一些新载体就应运而生。如文化、管理、活动、大众传媒等,要充分发挥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2 .形成多种载体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管理、活动、大众传媒等载体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因此,多种载体如果能达到对受众影响的一致性,避免教育内容的矛盾或相互抵消,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