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第八章 分裂因素的增长与三国鼎立
第一节 鼎立局面的形成
(共 10 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三国的政治经济。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及其意义。
三大战役对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一、讨董战争与曹操集团的崛起
从统一走向分裂的形势。
外戚何进与宦官之争。
董卓带兵入朝。
关东诸侯举兵反董卓。
二、三大战役与鼎立局面的形成
军阀混战。
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
豪门大族势力的发展。三方实力相对均衡。地理环境。人才分布。三大战役。
第二节 曹魏的经济与政治
一、曹魏屯田制
屯田制度的推行。屯司马。分成租。曹魏屯田的利弊。
二、维护自耕农经济与抑制豪强
安辑自耕农。适度抑制豪强。
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三、世家大族势力的发展
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屯田制的破坏。自耕农被蚕食。“九品官人之法”,垄断仕途。
第三节 蜀吴的经济与政治
一、诸葛亮治蜀与北伐
经营益州。
安定南中。
诸葛亮北伐。
二、蜀汉的衰亡
国小民疲。穷兵黩武。内政不修。
三、江淮大族与孙吴政权
吴国的政治和经济。复客制,世袭领兵制。
江南世家豪族势力的发展。
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参考书目:
①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 1959 年校点本。
②马值杰:《三国史》,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③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④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