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第四章 战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共10课时)
教学目的:
一、了解战国时代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战争方式、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革与进步。
二、了解各国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与影响。
三、了解百家争鸣的内容与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一节 各国变法运动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其他国家的变法。
一、李悝变法
废除世卿世禄;尽地力之教;《法经》六篇。
二、吴起变法
“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三、商鞅变法
战国变法中最彻底的一次。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群雄之首。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水利的兴修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村家庭手工业、城市个体手工业、豪民大手工业和官府手工业。
白圭、吕不韦等。
第三节 各国兼并和秦的统一
战国时代战争概述,统一的必然趋势。
一、魏国独霸
魏国独霸中原时期。
二、秦、齐对峙
秦齐对峙时期。
三、秦、赵决战
秦赵大战时期。
四、秦并六国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
五、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原因及意义
从秦内外两方面来认识。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
百家争鸣:墨子与墨家,庄子与道家,孟、荀与儒家,韩非子与法家,其他诸子各家。
地域文化:中原、燕赵、齐鲁、吴越、荆楚、巴蜀、秦等。
史学:《左传》、《竹书纪年》、《世本》、《战国策》。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参考书目:
①司马迁:《史记》相关的《世家》、《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校点本。
②《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③《战国纵横家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
④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⑤郭沫若:《十批判书》,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⑥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⑦《徐中舒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⑧韩连琪:《先秦两汉史论丛》,齐鲁书社1986年版。
⑨齐思和:《中国史探研》,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⑩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