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其培养水平影响整个师范教育的质量,乃至教师教育的质量,因此团队在培养师范生教育中进行了以下实践性教学:
(1)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分析学校对教师要求及现有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信息化教学方法为主线的内容体系。
《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化教学》的先导课程,采用结合实例、研讨设计、利用工具、实现开发其基本内容的体系结构。文字教材包括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信息资源检索与下载、多媒体素材加工处理、网络交互工具与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的设计等;配套光盘教材是以主题学习网站的结构进行的系统开发,一部分是与教材密切配合的内容,配合文字教材中的具体案例、作品与相应工具软件的使用操作;另一部分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软件教程、相关的设计理论与教学应用案例等。
(2)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在丰富教学理论的同时,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建设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环境,如基本能力训练环境(语音教室、板书训练室)、技术支持的教学行为训练环境(微格教室、录播教室)和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环境(信息化交互教学室、电子白板室)等,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省内外建有长期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已经与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系、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等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基地。通过教学实习体验,一方面,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自己所要从事工作的性质,明确事业目标。
(3)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的从教技能,团队提出以“面向实际应用、强化学生基础、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发展”的思路,结合学科特点,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等方面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构建了校内教师进行理论教授、学生进行应用实践,校外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同时到实践基地进行实习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习,开展教学反思,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