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学生培养 | ||||||||||||||||||||||
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
||||||||||||||||||||||||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为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成立了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BEC探究”创新团队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团队。吸引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创新团队,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机的结合,促进了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这种将专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了良好效果。本团队自成立以来,成绩显著,已有部分本科生能够在国家核心期刊甚至SCI类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且被推免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和考研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充分表明我们建立的创新平台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BEC探究创新团队 团队简况: “BEC探究”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于2008年。团队依托我院博士生导师薛具奎教授领导的“超冷原子分子理论”研究小组成立,目前有指导教师5人,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生10人,本科生20余人,力量雄厚。团队主要从事超冷原子分子理论、量子信息、等离子体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成果。研究课题得到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际物理学顶级刊物Phys.Rev.Lett上发表1篇、在Phys.Rev.A(E)上发表19篇。 培养目标: 团队面向本科生,主要吸收在校二、三、四年级本科生,并以由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同参与的课题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将本科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旨在使本科生了解物理学前沿,达到培养本科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承担学校大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项目:
|
||||||||||||||||||||||||
取得成果:参加本团队的本科生在团队活动中不断成长,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且被推免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和考研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2010年有2名、2011年有4名同学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近两年共有10名团队成员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更重要的是已有部分团队本科生在SCI期刊上发表了专业学术论文。截至目前,参加本团队的本科生有三组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已在SCI期刊Phys. Plasmas和《物理学报》上发表论文3篇,且指导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得了校级特等奖和2011年甘肃省“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 团队合影与活动剪影:
2.“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团队建设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目前全国高校影响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 也是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两项大型学科竞赛之一。数学建模活动能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造精神、团队精神和挑战自我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项活动由于其特有的挑战性和开放性,特别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征,从而引起了当代大学生们的广泛兴趣。 我校非常重视组织在校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1996年起每年组织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辅导;对参赛学生进行生活费补贴并对获奖团队进行奖励,奖励额度也逐渐加大。我院历届领导也极为重视此事,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每年组织优秀学生组成参赛队伍。在历 年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参赛队伍也从早期的1-2队增至4-5队。成绩的取得,和众多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我们成立“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团队的目标是: (1)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组织一支结构合理,能够持续发展的竞赛梯队; (3) 争取在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 本团队自成立以来,获省级一等奖6项,省级二等奖14项,校级特等及一二等奖若干项。同时,本团队多次获优秀组织奖。 下面为团队活动剪影。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知识,请点这里。 承担学校大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项目:
|
|
||||||||||||||||||||||||||||||||||||||||||||||
|
西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系列课程团队建设网站 技术支持:超想工作室 蓝色麦田圈 Email:syr317@163.com 请使用火狐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