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我国教育目基本点的是 ( )
A要求全面发展 B发展智力 C一专多能 D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2.教育目的是 ( )
A.教学目标 B. 拿文凭 C.国家培养什么样人的总要求 D. 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
3.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4.“因材施教”依据的规律是学生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6.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学校的级别而变化的是( )。
A.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 课程目标
7.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是遵循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8.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
A 积极的过程 B 能动的过程 C 被动的过程 D 主动的过程
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0.对初入学的儿童,要考虑到他们具有的学前期的特征,而对11-12岁的儿童则又应考虑到他们已具有的少年期的特征。这符合教育要适合个体发展的( )特点。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原因)
1.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庭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决定的。
2.要全面发展就不要个性发展,要个性发展就不要全面发展。
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作为中小学老师,只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就可以了,不需要了解教育目的。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5.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四、论述与材料分析题
1.论述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身心的发展?
2.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对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70%的留守儿童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
问题: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带来什么不良影响,针对上述现象,你认为学校和老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全国特级教师丁盛宝在《我是怎样教数学的》中写到:平时,我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总要分以下几步走:
(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过去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他们的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
(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内容,有时把学生分成两组,重新安排课堂座位,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一般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由我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对两个组,我出的题目也
是不尽相同的。
(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我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
(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我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
我把这种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叫做“筛米粉”。学生经过各种不同的“筛子”筛过后,每个同学就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平了。
问题:请你就丁老师的“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