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剪影
团队概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团队概况
团队基本情况

武和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2006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外语教育、外语教育技术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论文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外语类或教育类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

刘晓玲,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与跨文化。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主要论文发表于《光明日报》、《文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2012年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杨同军,博士。2008至2011进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晚唐五代敦煌方音的研究工作,期间2007至2008年赴土耳其Fatih大学汉语系担任汉语教师;2012至2013年赴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

李华,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研究工作。1992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97年至2000年,师从侯兰笙教授,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师从赵逵夫教授,攻读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

李莉,文学博士。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同年留校任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专业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留学生教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工作。2014年甘肃省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奖。

魏梓秋,201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聘任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2013年聘任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发表论文: 《白龙江流域藏族文化的边缘性及其成因研究——以甘肃宕昌县藏族为例》,《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论“土达”在明代西北边防中扮演的双重角色》等。

魏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文地理学博士,历史地理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文化与旅游开发、国际文化交流,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西方文化概论等专业课程。参与甘肃省旅游业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以及十三五规划、甘肃省建设新型智库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获西北师范大学第一、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称号。

张颖,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博士。1982年生,甘肃白银人。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汉语史、敦煌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及西北师范大学项目各一项。近年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2017年获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主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简史、中国古代典籍导读及留学生课程等。

孙福婷,文学硕士。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03——2014.03在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现代汉语的教学、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找”字的语法化考察》。

王晶,文学硕士。2011年-2013年由国家汉办公派于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工作;2016年8月即将派往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修,并担任研修小组组长。主要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和现代汉语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应用语言研究所副所长。2014 年获甘肃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2014年为省级《对外汉语教学法》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侯宇,文学硕士。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新加坡从事华语教学工作。2012年4月至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任教,现为讲师。从事汉硕《汉语语言学导论》、本科生《语言学概论》、《语言与逻辑思维》;留学生初、中、高级汉语综合、读写、口语等课程的教学研究。主持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语序研究”(2016B-017),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曾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艾宏明,文学硕士。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远程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2006年12月应国家汉办聘任赴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任教,协助中国国家汉办创办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并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任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首任院长。现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徐凡,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为留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学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课程。先后由中华书局、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文汇学人等机构出版相关专著和论文,发表论文近十篇。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各一项。

杨福亮,文学硕士。2013年9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语义、教学法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在《甘肃理论学刊》、《泰山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曾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曼玲,女,兰州市人,英语教学论硕士,讲师。1997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教授英语听说、英语公共演讲、高级英语阅读、英语实用写作、初级和中级汉语听力、汉语读写等课程。著有《汉英翻译技巧》、《大学英语单词记忆教程》、《涉外医疗英语应用文读写教程》等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及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

罗堃,语言学博士,讲师。2017年毕业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专业,主要从事句法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在《华文教学与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研究》等境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西北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西北师范大学第六届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

韩苗苗,助教,俄语语言文学硕士,西北师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为留学生开设汉语综合、俄汉翻译等课程;为中国学生开设对象国语言俄语、外国文学史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教育、文化交流。2017年3月,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国际处主任访问西北师大,全程翻译;2017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议员苏莱曼诺夫代表团访问西北师大师大,全程翻译。

赵焕改,教育学硕士,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博士。2007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0.07—2012.10在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孔子学院任公派教师,同时兼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留学生《汉语综合》、本科生《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及《现代汉语》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在《国际汉语学报》、《语文学刊》、《现代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主持校级横向课题一项、主持校级项目一项;2012年获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理第一学位奖,2014 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

刘珂,文学博士,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本科专业为汉语言文学,研究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为汉语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主讲课程:现代汉语、语音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