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从事敦煌学本科教学,将“敦煌学”本科课程团队作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课程团队予以精心打造。近几年,除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持续更新建设外,又适应课程转型的需要,吸收了善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成员。目前已形成一支学历、知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力雄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队伍。
课程团队结构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职务 |
学科专业 |
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 |
李并成 |
男 |
1953.6 |
教授 |
敦煌学 |
主讲敦煌学总论、敦煌地理文献 |
刘再聪 |
男 |
1967.8 |
教授 |
敦煌学 |
主讲敦煌教育科技、敦煌政治经济 |
伏俊琏 |
男 |
1960.11 |
教授 |
敦煌文学 |
主讲敦煌语言文学 |
秦丙坤 |
男 |
1973.1 |
副教授 |
敦煌文献学 |
主讲敦煌艺术 |
潘春辉 |
女 |
1977.11 |
副教授 |
历史地理学 |
主讲敦煌历史与丝绸之路文化 |
李顺庆 |
男 |
1965.11 |
讲师 |
宗教学 |
主讲敦煌宗教 |
僧海霞 |
女 |
1976.8 |
副教授 |
民俗学 |
主讲敦煌民族与民俗 |
俞树煜 |
男 |
1975.1 |
副教授 |
教育技术 |
网络与多媒体建设 |
一、课程团队的结构及师资配置
本课程团队在学历、知识结构上优势明显。本课程团队共8名成员,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8人(其中1人在职攻读博士),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本团队十分重视教师的知识结构配置,专业教学成员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均为历史文献学(敦煌学)硕士生导师,且有博士生导师2人,李并成教授还是本校中国古代史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团队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各有专长,专业方向丰富多样,在敦煌历史地理、丝路文化、敦煌宗教民俗、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方面均能深入研究与从事教学,基本上涵盖了敦煌学的所有方面。这些教师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学术造诣,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影响自然非同一般。另外,团队成员俞树煜副教授善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拔尖人才,曾带领摄制团队制作“5.12地震灾区教师培训项目”和国家级、省级多部视频课,有丰富的网络建设和录制经验。
本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成员年龄从30多岁到50多岁,50多岁2人、40多岁2人、30多岁4人,有李并成教授这样在高校30多年教龄、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有在团队教学中成长并取得长足进步的年轻新锐,而大多为中青年教师。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梯队适宜,富有朝气,可持续发展。
本团队学缘结构良好。8名专业团队成员分别从6所不同的高校取得博、硕士学位:李并成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刘再聪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伏俊琏获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秦丙坤获四川大学博士学位,李顺庆获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潘春辉获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僧海霞获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俞树煜获得西北师大博士学位。
本团队师资配置优良。敦煌学是西北师范大学长期支持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敦煌学”课程是在积累了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设的课程,学校对课程的讲授质量进行严格评审把关,很好地保障了本团队的师资配置与优化。课任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不但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道德素养,而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敦煌学”课程已形成包括《敦煌学》、《敦煌文学》、《敦煌学与丝路文化》、《敦煌艺术》、《敦煌学导论》等的系列本科生课程群,并对团队师资合理配置,使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课程团队长期从事敦煌学本科教学与研究,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敦煌学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领域中取得显著成绩。教学思想活跃,教学特色鲜明,追踪学科前沿,注重敦煌学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注重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无任何教学事故。整体素质良好,曾多次获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奖励。
课程团队十分重视师德修养,重视教师风范塑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感强烈。
课程团队协作精神好,凝聚力、向心力强,老中青年教师团结一心,踔厉风发,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密切配合,融为一体。除此之外,本校历史、中文、艺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也实力雄厚,能够较好地与敦煌学课程相配合。
除专职教师外,本校还聘请敦煌研究院李正宇、马德、杨富学、沙武田等研究员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德芳为兼职教授,或在本校长期授课,或定期做学术讲座和系列报告,以增强本科生的学识素养,扩大本科生的学术视野,学生反响良好。
本课程一直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办学,以敦煌莫高窟为主要教学实习基地,聘请的敦煌研究院兼职教授,还兼任敦煌学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
二、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敦煌学”课程团队十分重视本科教学梯队建设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既锤炼队伍、提升水平,又集聚人才、凝聚人心,在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营造和谐氛围,完成协作教学。具体措施与成效表现在:
1、以老带新,每名青年教师均由一名老教师带领,并且逐人制订具体的培养、帮带计划,认真加以落实,手把手地“传帮带”,以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如僧海霞任教后,就由李并成带领,致使其教学和科研水平长足进步,现已成为敦煌学骨干教师。
2、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本团队重视青年教师师德风范的塑造。开展向全国优秀教师的学习活动,引导青年教师自觉抵制学术上各种不正之气。使青年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富有激情,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学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3、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培养的7名青年教师(其中2人调出)先后考取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不同高校,目前已有6名青年教师获得博士学位,1名在读。学历的提高,对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从教能力的培养上取显著效果,他们讲授的课程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4、鼓励和要求青年教师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教学科研论文。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是课程讲授的理论基础,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积极从事敦煌学研究,同时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撰写教改论文,及时改进教学。
5、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技能大赛。目前学校和学院两级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评比的机会,并设有奖励,本团队教师积极参加,成绩优异。同时,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省上和教育部有关师资培养、师德方面的教育和评比活动。
6、自1995年以来,学校和学院两级均建立有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其成员主要由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离退休教师组成。督导组深入教学一线,经常听课,督促、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7、十分注意倾听同学们对于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教学反馈促教师成长,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这些措施成效显著,本团队先后指导、培养敦煌学中青年教师7名(其中2人调出),通过听课、辅导备课、课堂教学示范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授课艺术,使他们尽快成长。其中3人现已晋升教授,3人晋升副教授,1人为讲师职称。吸纳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又为团队增添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