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与研究
 

“敦煌学”课程自开设以来备受学生的关注与欢迎,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后,更是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主要成果有:

1、2011和2012年,本团队课程建设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敦煌学本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分别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和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

2、2012年,“敦煌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甘肃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2007年,李并成主编、刘再聪、李顺庆、潘春辉(均为本团队成员)参与编著的《敦煌学教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遂成为全国同类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材;刘再聪任主编的《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概论》也是课程建设中的优秀教材。

4、2012年,本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计划,并精心录制了15讲《敦煌学》精品视频课程。

5、2008年,刘再聪教授主持,本团队成员参加,承担了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敦煌学教学史》。刘再聪教授还发表了题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史》(一、二、三)三篇系列教学研究论文(《丝绸之路》2012年8、20、22期)。

6、近年来,围绕课程建设,团队成员承担了教学改革项目和敦煌学科研项目,发表了系列教学科研论文和相关学术论文。如李并成教授主持的一系列“敦煌学”课程建设项目,伏俊琏教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文学研究编年史”(2006)、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百年敦煌学研究”子项目“百年敦煌文学研究”(2008),刘再聪承担了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百年敦煌学教学史”(2008);发表的教学科研论文和相关学术论文,如李并成的《我国敦煌学的新成果——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2008年10月)、《精品课程需要不断精心打造——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课程建设为例》(《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3期),刘再聪的《居丝绸之路古道,开“丝绸之路学”课程》(《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3期)、《二十世纪前半期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史述评——以学者任教期间的活动为中心》(《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年1期),伏俊琏的《敦煌俗赋的类型与体制特征》(《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4期)、《唐代敦煌高僧悟真入长安事考略》(《敦煌研究》2010年3期)、潘春辉的《关于高校历史文选课改革的几点建议》(《沧桑》2009年4期)、秦丙坤的《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摭遗校补》(《敦煌研究》2010年3期)、僧海霞的《唐宋时期敦煌药酒文化透视》(《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4期)。

7、2007年5月18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和甘肃省敦煌学学会主办的“敦煌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国家级精品课程“敦煌学”及敦煌教学的研讨成为大会主题之一,扩大了本教学的影响。

8、团队成员个人也分别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李并成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甘肃省教学名师”(2008)称号和“西北师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07)、“西北师大第四届教学名师奖”(2008)等奖励;刘再聪被评为西北师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2008)、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09);刘再聪、秦丙坤、潘春辉担任班主任,举行以敦煌为主题的演讲、摄影、绘画比赛等活动,实现了课程与班级教育的有机融合,三位成员所带班级均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潘春辉还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以上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团队成员辛勤努力的探索,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解决的主要教改、教学问题有:

1、克服了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课程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教学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敦煌学本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敦煌学”课程中浸透着的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敦煌资料中蕴涵着的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养,采用“寓德于教”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课程之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到教学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较好地克服了“两张皮”的弊端,教学效果显著。

2、为本科教学提供了可供选择、较为适宜的敦煌学教材。尽管一些专著学术水平高,但就本科教学而论,针对性不强,亟需全面系统而又适合本科生阅读的教材。本课程配套教材《敦煌学教程》是专门针对本课程教学而编写的,在出版之前即是本课程讲授的内容,经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又反复探讨、修改,既不失学术的准确性、前沿性,又易于学生接受,知识量适中,还有思考题,可解决教学之需。

3、实现班级工作和课程教学的“一体化”。班级工作带有班级管理的性质,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思想的教学活动,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者很难实现全程化有机融合。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是一个难题。本课程团队的探索在于,利用班主任身份和课任教师身份,在双重身份中寻求突破,“敦煌学”课程特别适合作为突破口,所以凭借敦煌学课程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营养展开教育教学,以敦煌为主题开展系列班级活动,既可巩固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实现班级素质的整体提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团队成员所带班级都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探索性地摸索了一条途径,这是“敦煌学”课程的又一收获。 另外,本课程团队还解决了其他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如通过讲解、提问、课后作业等综合运用的方式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等。以上课程团队取得的这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以及解决的相关问题,都是近年所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本团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