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用情况
(一)促进了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了学校的继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质量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合格人才
1、“工程”从论证到启动实施,对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机遇和挑战,西北师大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齐心协力,迎接挑战,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广大教职员工对深化改革的举措给予了高度的理解和积极的支持,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建设中,增强了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自觉性。广大教师对继续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积极改革和探索,对教学质量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2、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得到巨大发展,实现了“规模办学、效益办学”。 “工程”实施后,国家计划招收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数量比实施前增长近一倍,其中尤其以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增长最快。目前,学校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在籍学生约15000人,教师教育本、专科生占80%以上,本科生占70%以上。“工程” 实施前,我校每年招生人数在3000人左右,2003、 2004、2005、2006年持续增长,保持在6000人左右, 是学校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充分担当了为甘肃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
3、“工程”的实施,带动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民族地区特殊政策“项目资助”培养,边远地区联合办学,如临夏师范、甘南州合作师专、陇南的文县、张掖的临泽县、酒泉地区玉门市设立办学点,为该地区培养了3000多中小学教师。据统计,甘肃边远地区、广大农村和民族地区的乡级中小学教师的中坚力量40%是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毕业生,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继续教育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继续教育的培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新增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夜大、脱产、自学考试本、专科专业23个,形成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非教师教育专业为辅,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的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体系,增强了学校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的功能。目前,部分新增专业已在国家计划内招生,且生源状况良好。
2、根据“厚基础、宽口径、体现成人特点、突出时代特色、强化技能培养”原则,修订函授、夜大、脱产、自学考试本、专科专业教学计划53个,完善课程体系,制定235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展14门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支持继续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科学研究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发表继续教育方面论文100余篇,承担各级继续教育课题50余项,获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组织开发出版继续教育教材10本,继续教育管理专著1部。广大教师对教学研究工作的加强,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而且增强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
3、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科学化管理程度越高。正确的办学方向和高标准的培养目标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实现。“工程” 实施过程中,建立了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了规章制度,开发了现代化管理系统,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从师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了良好校风、教风、学风,育人环境不断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根据毕业生质量调查反馈表明:我校继续教育毕业生社会信誉良好,近年来,80多名成教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2003年以来,学院通过建立函授暨远程教育教学站、联合办学点,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质量调查,在联合办学的38所学校中,19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我校800多人,占这些学校教师总数的40%以上。并且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第二学历(专升本)60%以上的教师是我校继续教育的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已成为地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层的中坚力量。
(三)充分发挥了地方高等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作用和辐射功能,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由于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坚持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2000年以来,先后多次被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甘肃省成人教育协会、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等表彰,分别授予“全国成人教育招生先进单位”、“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 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其办学经验也先后被《中国教育报》、《甘肃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甘肃电视台、甘肃广播电视台等予以报道、宣传和推广。
总之,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事业通过实施“五年教改工程”,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培养大批合格师资的同时,也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继续教育“五年教改工程”的实施,在继续教育的办学管理体制上,内部挖潜、外部联合的多方位、立体型、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在办学方向上适应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实际需要,坚持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办学功能上,融培养、研究、实验、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了西部地区高等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的作用,在培养目标上多层次、多规格等。特别是“工程”的指导性和系统性,以及“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和以“实践为导向,适应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实际需要”的重要特点,具有独特的意义。“五年教改工程” 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的作用、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为地方教育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