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教育界所关注的课题,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呼唤。90年代,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不断深入,继续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世纪末《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时强调:“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2001年9月,我国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是对现有学校文化的重新建构,而这需要具有新思想、新理念的新型教师。因此,对在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教育和职业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化需要,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在甘肃和广大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合格率较低、教学能力较差。2002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小学97.39%、初中90.28 %,高中72.87 %。而甘肃省分别为:小学93.97%、初中84.8%、高中56.59%,低于1998年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在甘肃的部分地区,代课教师、民办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30%,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民办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40%,因此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职业培训以及教师素质和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任务十分艰巨。
西北师范大学作为历史悠久、办学水平较高的甘肃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事业也已有6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西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为甘肃的基础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继续教育“五年教改工程”实施以来,继续教育学院认真落实“工程”计划,严格执行实施方案,立足甘肃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探索、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培养质量。经过五年的实践,使我校继续教育事业健康有序、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