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申 报 表 | 教学大纲 | 教学内容 | 教学条件 | 教学方法 | 教学改革 | 教学队伍 | 教材教参 | 教学录像 | 实践图片 | 2025年4月18日 
栏目导航
    课程介绍
    课程特色
    课程评价
    电子教案
    媒体课件
    考试试题
    习题解答
    主讲教师
教师队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雷自强 1958.09 教授,博导 (博士后) 高分子化学
与物理
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 青年教师指导
杨志旺 1975.08 副教授 (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常  玥 1970.04 教授 (博士) 高分子化学
与物理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王荣民 1966.10 教授,博导
(博士后)
高分子化学
与物理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青年教师指导
胡雨来 1964.04 教授,博导
(博士后)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课程教学及改革)
青年教师指导
杨彩霞 1971.01 副教授 (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贾晓东 1975.12 教授 (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熊玉兵 1974.12 副教授 (博士) 高分子化学
与物理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傅  颖 1970.01 副教授 (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王喜存 1965.01 教授,博导 (博士)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课程教学及改革)
青年教师指导
魏太保 1965.07 教授,博导 有机化学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青年教师指导
袁建超 1964.05 副教授 (博士后) 高分子化学
与物理
主讲教师
(课程与实验教学及改革)
1.学历结构
        全课程教学组共13名成员中,11人具有博士学位,占84.6%,12人具有硕士学位,占92.3%。其中回国博士后4人,占30.8%。
        课程组45岁以下11名主讲教师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占90.9%。
2.年龄结构
        本课程教学组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年龄分布如下:
        50~40岁:6人,占46.2%;
        40岁以下:6人,占46.2%;
        其中45岁以下教授4人,占课题组教授总人数的66.7%;
        课题组主讲教师年龄最高者69岁,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41.2岁。
3.学缘结构
        教学队伍成员知识和学缘结构分布合理。课程组1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主讲教师,分别具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组具有博士学位的11名主讲教师,分别具有浙江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学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兰州大学、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其中4名教师曾经先后分别在英国(雷自强教授,胡雨来教授)、日本(王荣民教授)、美国(袁建超副教授)等国家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
        课程组成员中,最终学历来自外校的老师11名,占84.6%。
4.师资配置情况
        课程组人员组成合理。本课程组共有人员13名,全为主讲教师。每位教师均承担本院本科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课程组教师职称结构较高。共有教授职称的教师6人,占46.2%,副教授职称的教师5人,占38.5%,讲师职称的教师2人,占15.3%。课程组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总比例达84.6%。
        课程组共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课程组老师每年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约为6人,硕士研究生约40人。同时,每年约有80余名同学报考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研究生,有约270名各年级本科生在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学术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5.学生规模
        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每学年平均约有180名学生修学本门课程,化工专业平均每学年修读人数为60人(修读一学期),加上生命科学学院平均每年约200名修读学生(修读一学期)和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平均每年约50名修读学生(修读一学期),课程总修读人数大约为490人,课程教学的师生比约为1:38。
        有机化学实验课平均以20人为单位编组,每小组配备一名实验教师和一名研究生助教,师生比为1:10。
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 校精品课程 |  院精品课程 | 网页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