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涉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遍采用,双语教学方法的应用,本学科最前沿知识的传播,教学模具的使用,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效果明显。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有机化学知识接触较少,因此他们或多或少对这门课程有“恐惧”的心理。通过老师的精心组织教学和讲解,学生心中的疑虑被打消,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而有机化学课程也由一门“难学”的课程变为学生“爱学”的课程。
2)课程改革。有机化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发展的学科,一味地照搬教材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的僵化。因此,很有必要参照多数教材,同时将本学科最新的一些知识通过灌输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本课程的教学,除了固定教材以外,更多延伸性、拓展性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其他的参考教材,通过多教科书的结合,力求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课程上课之初,主讲教师会首先给学生指定出使用教材以外的“必须”参看教材,结合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阅读,以加深和加宽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实验教学改革。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有机化学同样如此。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充实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使实验课的教学有力地配合了课程的教学进展。结合现代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实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新开了一些新实验,同时,不断增加一些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逐步开展绿色有机合成实验,尽可能地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实验结果,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减少有机化学实验的环境压力。
4)青年教师的培养。学院制定有完善的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由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培养,使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完善,同时也对导师的工作有严格的监督机制。这个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课程组所有青年教师经过导师两年的严格指导,已经迅速成长为学院的教学骨干。
5)教师梯队的完善和充实。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学院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充实教学队伍。引进教师的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为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尽可能的出去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通过课程组人员的互动,给课程的改革带来了一些新的途径。课程组目前还另有三位老师(马恒昌、宋鹏飞和黄丹凤)正在分别攻读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
6)教研室活动的恢复。教研室是教学工作的最基础组织,教研室活动的开展,可以给老师们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课程组早就认识到教研室活动的重要性,在学院的组织下,恢复了过去一度中断的教研室活动,教研室每学年都有活动安排,课程组老师可以在教研室内部讨论教学相关一切活动,并对各个老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出中肯的评价,有力的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发展。
7)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制度的建立。学院和课程组严格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听课任务,听课时间、地点、被听课老师和听课内容由老师自行决定。听课过程要求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听课数量计入老师年终考核。这种强制性手段的使用,不但保证了所有课程组老师的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老师们在互相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对方或自身授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充实到自己的讲课中间,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