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15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了教材的理论依据,介绍了演示的定义,基本要素,基本类型等;第二部分到第九部分介绍了英语演示活动各阶段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巧;第十到第十五部分介绍了各种场景下的英语演示实例。每章开头提供与话题相关的讲解,课后配有思考练习题和专题训练,形式新颖、活泼、有针对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本教材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以实践为宗旨,为实践服务。教材首先从理论方面介绍了演示(presentation)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将presentation置于社会生活和文化体验的背景之下,论述其定义、基本要素、基本类型、发生过程、文化构建和社会功能;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探讨和解决presentation实践过程中的一般问题。以presentation的发生过程为依据,讨论其准备、实施以及评价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掌握口语演示技巧。
在介绍了基本的英语口语演示理论之后,教材介绍了课堂发言、学术汇报、演讲比赛、仪式致辞等演示活动的相关策略,话题涉及21世纪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社会、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触及大学生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以及世界形势的最新动态。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演示实例和范本,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教材同时配套了课后思考题和练习,实现了内容与手段、理论与技能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2) 科学性原则
教材从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大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话题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既有较低层次的课堂演示,又安排了难度较大的学术演示;既有学习方面的演示活动,又有职业生涯中的演示任务,逐步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文化素质和思维水平,改造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内容和话题的取舍方面,教材尽量紧扣大学生活,以大学生的现实体验和文化背景为起点,注重体验性和自主性,学习者可以有效地利用自身现有的学习资源和文化资源较快入门,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牢固掌握英语演示的基本策略和技巧。实践篇从10到15章每章的开头提供了提示, 方便学生归纳总结、掌握记忆,并从应用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更好的利用于实际的演示活动中。教材围绕教室、文化活动、学术活动、演讲比赛、求职等场景展开教学,强调场景的真实性和语言的鲜活性,符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审美取向和实际需求,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立足国内和引进国外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从国内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教材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审美取向和学习趣味,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注重将人文教育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教育融入英语语言学习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能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融入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加强文化互动。
教材还借鉴了国外学术研究特别是心理学和交际理论方面的最新成果,借鉴了西方演讲术的修辞学方面的技巧,将西方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演示的各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拓宽了学习渠道,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方法。
4)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材的设计与理念体现新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在继续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侧重强化学生英语口语演示能力。教材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材编写理念。教材的选材和编写主要是从学生的可用性角度考虑的,强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动力,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材的编写内容着力于给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各种知识和语言探究的机会,通过设定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任务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演示能力。该教材不是纯粹为学习语言而编写,而是更多的致力于为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及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应用做准备。
本教材有以下特点:
1.立足现实,有前瞻性
在西方国家,presentation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国外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很多,出版了各种教材和专著。相比之下,presentation 是国内英语教育界关注不多的一个领域,既缺乏相关的学术研究,又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更没有系统的教材出版。只是在口语教学中进行零星的、简单的演示训练,如自我介绍、话题讨论;而对于一些有较高难度的演示活动,如学术汇报、论文开题报告等则鲜有涉及,导致学生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英语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低下。
实际上,大学生十分需要presentation知识和技能。在大学生活、求职和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时常会参与英语演示活动。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与国际上的各种交流越来越频繁,对大学生英语演示的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可以预见,我们今后的英语教学将是学生主导的教学,presentation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获得更多的关注,而编写一套优秀的教材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们编写这样的一部教材,正是从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期望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技能,促进整个英语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材具有前瞻性。
2.题材广泛、题材新颖
教材的题材广泛,新颖,图文并茂地反映了新世纪的大学生活面貌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修辞学、社会、地理、自然等各个领域,触及最新的社会事件,如汶川大地震、世界金融危机、北京奥运会、上海嘉年华、世博会、电影业的发展等。应用当代心理学、交际理论等学术分支的最新成果处理演示活动中的焦虑问题,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成为成功的演示者。
3. 可操作性强
英语课堂中的presentation一般可分为小组报告和个人报告的方式。小组报告可将学生分组,由教师设定课题(project),成员分工完成对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制作相关课件,再由发言人做课堂展示。学生或教师可对该组的课题进行讨论或提问。个人报告是以个人为单位,由个人独自选题,收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并向全班演示课题。
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易于操作,也要求教师有强的课堂设计能力。小组报告方式能锻练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能力,而个人报告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给个人以充分锻炼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学生可选择感兴趣并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脱稿演讲,并提倡将口头表达与多媒体相结合(如:幻灯片Powerpoint、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师还要鼓励其他学生参与提问,或作引导性发问并作总结性点评。
4.强调运用科技手段
强调现代科技手段(电脑、因特网、音响设备)在演示的准备、发表和评估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使学习者能有效地掌握演示技巧、提高英语演示的技能,并且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动技巧。
5. 丰富,多样的实例, 范本和课后练习
为便于学习者思考和练习,教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例和范本以及形式新颖、活泼、有针对性的专题练习题,培养学习者实践运用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教材已经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拟2013年6月前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