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重点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改工程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大班,时间短等限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还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听力能力,而较少重视说的能力。听力能力提高了,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还很薄弱。哑巴英语还很普遍。再者,现有在听说教学只注重简单在生活用语在训练,训练主题和教学方式较单一,严重砂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其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演示型口语》主要特色包括:
1. 本课程系统性强
课程融合了英语口头汇报的理论、训练和实践,共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程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为实践为旨归,为实践服务。介绍基本的汇报英语理论,同时介绍了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教育、科学、时事等社会领域的各种汇报话题及相关策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例,实现了内容与手段、理论与技能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2. 跨学科性
课程将汇报演讲置于社会生活和文化体验的背景之下,讲解其定义、基本类型、发生过程、文化构建和社会功能;利用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修辞学的有关知识探讨和解决presentation实践过程中的一般问题。
3. 题材广泛、新颖
课程题材广泛,涵盖大学生活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修辞学、社会、地理、自然等各个领域。应用学术研究特别是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处理汇报活动中的焦虑问题,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成为成功的汇报者;强调现代科技手段(计算机,因特网,音响设备)在汇报的准备、发表和评估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使学习者能有效地掌握汇报技巧、提高演示口语能力。
4. 注重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设计偏向英语接受能力的培养,重语法、重阅读,然则忽视了语言的输出能力训练。本课程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大胆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以讲解促学的思路,在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加大口语训练强度,从而平衡语言学习中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素养。
5. 将口语训练融入读写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读写课堂上穿插口语教学,淡化以往教师统领一切的作风,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用掌握的英语知识表达思想、并给予对应的评价,充当课堂的“导演”,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6. 充分利用多元渠道提高学生口语技能
积极开发和利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的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各类形式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汇报演讲学习和实践和的机会和环境。探索和完善适合甘肃地区及我校实际情况的口语教学模式。
在利用现有的大学英语口语练习资料之外,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关注身边热点新闻,通过影像和音频资料,增加学习者的语言图示知识积累,为口语表达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大对语言材料的整合能力。通过任务和项目活动,参与校内的英语演讲比赛等,使得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效衔接,增进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
7.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并借助利用网络换环境的便利性和学习空间的开放性,实现人机互动和师生互动。
8. 注重大班与小班结合授课形式
汇报演讲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大班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通过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习题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介绍英语汇报的历史、特点、元素、基本结构、重要性等知识。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汇报范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深化学生的理解。
在英语汇报演讲技能和实训课程方面,在网络化的语言实验室小班授课。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组织任务角色、小组合作、场景演示、辩论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训练学生的汇报演讲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讲座的方式对学生的汇报演讲技能予以指导,利用MP3下载终端为学生提供英美国家演讲汇报音频下载服务。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英语汇报演讲教学真正实现了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师面授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9.注重实践训练
要求学生通过教材中及课件系统中的训练板块练习汇报;另一方面,成立由学生组成的评价小组,每次口头训练先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集体互评后交评阅小组,小组评阅后选出优秀汇报文本交任课老师批阅。这种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评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10.考核形式注重以形成性评价方法为主
课程从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演示发言策略和技巧的运用等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考核主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灵活使用(词汇,语法,写作等),演示发言交际能力的学习和运用(语音,口语流利,内容准确等,发言仪态,表情等),以及计算机网络探究和运用的能力(资料查询,PPT等视频的制作等)。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