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 团队成员 > 李晓英教授
![]() |
李晓英,女,满族,1970年生,河北承德人。2001-2004年兰州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厦门大学历史系学习,2007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理论经济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员。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及区域经济史。开设《中国现代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史学史》等课程。 |
一、项目
1.《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
2.《商人与近代甘肃社会变迁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13年。
二、论文
1.《近代包头商业城市的兴起及回族商人的作用》,《回族研究》2007.1。
2.《元代回回商人在甘宁青的活动和特点》,《青海民族研究》2008.1。
3.《从经堂教育看回族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3。
4.《近代甘宁青羊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及其贸易网络》,《西北师大学报》2008.4。
5.《近代甘宁青的皮筏运输—以羊毛贸易为中心考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6.《民国时期甘宁青的羊毛市场》,《兰州大学学报》2010.1。
7.《简析民国时期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现代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010.1。
8.《晚清绅士与近代报刊》,《江西社会科学》2010.3。
9.《回族寺坊的历史钩沉》,《中国宗教》2010.3。
10.《唐宋时期回族先民在甘宁青的商业活动》,《青海民族研究》2010.4。
11.《近代天津洋行在西北地区的运行机制:以羊毛贸易为中心的考察》,《思想战线》2010.6。
12.《衡量中国现代化的指标和人的现代化》,《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4。
13.《论对外贸易在近代西北中心城市兴起中的作用——以兰州、西宁为例》,《宁夏社会科学》2011.5。
14.《双重因素制约下的羊毛贸易(1894——1937年)—— 以甘宁青为中心的考察》,《西北师大学报》2011.5。
15.《尊重与互惠:道德共同体的构建——伊斯兰教西道堂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与启示》,《世界宗教研究》2011.6。
16、《水陆兼行的特色运输:近代甘宁青回族羊毛贸易的运输网络》,《回族研究》2011年4期。
17.《天津洋行、客栈助推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4.11。
18.《天津洋行、货栈与近代西北羊毛贸易——以满铁调查的<支那羊毛>为中心》,《西北师大学报》2012.5。
19.《近代西北羊毛市场的交易方式》,《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2.4。
20.《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粮食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1。
21.《近代甘宁青羊毛产业述论》,《宁夏社会科学》2013.2。
22.《历史上的西北民族贸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4.21。
23.《强制性变迁主导下的兰州近代金融业:1906-1945》,《兰州学刊》2014.4。
24.《明至清初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初探》,《西藏大学学报》2014.1。
25.《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关系网络探析:以羊毛贸易为中心的考察》,《青海民族研究》2014.2。
26.《近代西北羊毛贸易中的歇家》,《甘肃社会科学》2014.3。
27.《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地理学报》2014.4。
28.《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近代甘肃河西地区的羊毛出口为例》,《历史教学》2015.11。
29. 《明至清初青藏高原手工业发展研究——以朝贡物品为中心》,《西藏大学学报》2015.2。
三、获奖情况
1.《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研究》(系列论文)获2012年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
2.《尊重与互惠:道德共同体的构建——伊斯兰教西道堂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与启示》获2012年甘肃省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西北边疆民族研究:政策与法律》获2013年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4.《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粮食市场》获2015年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Copyright © 2014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远山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