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 申报书

申报书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2008年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书

 

 

 

 

 

所属学院(盖章)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生物科学类                   

课程负责人                 牛世全                       

申报日期                   2008-4-3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牛世全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3.04

最终学历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7971414

学  位

理学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E-mail

shqniu@n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研究方向

环境微生物学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2003.8-2007.4在国外)

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3学时/周    3届     156人

实践性教学: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工程

                     专业基础课 3学时/周 2届  104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1届  8人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

2003年8月---2004年8月 日本国秋田县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5年4月---2007年3月 日本国秋田县立大学客座研究员。

中国西北地区土壤纤毛虫分类与物种多样性研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470208),主要参与 3/5, 2005-2007。

学术论文:

Shi-Quan Niu, 1/6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Natural Circulation System Wastewater Bioreactor by Using an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2006,50(12) Mirobial. Immunol.

Shiquan NIU, 5/7 Usefulness of Shimantogawa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on the Water Enviroment Problem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四万十流域圈学会誌 第6卷 第2号2007 (日文)

Shiquan Niu, 1/5 Analysis of bacteria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Natural Circulation System, Abstracts Of The Annual Meeting, Japanese Society Of Soil Scinece and Plant Nutrition Vol.52 (September 2006) p185 (会议摘要)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爱梅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3.2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3879198

学  位

工学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E-mail

zhangaimei@n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研究方向

微生物生态及微生物工程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3学时/周  4届  462人

微生物工程   专业课   2学时/周  3届  284人

发酵设备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42人

发酵微生物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96人

食品微生物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48人

实践性教学:

微生物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 3届 220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3届         12人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西藏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2006年,主持。

(2)“甘肃省武威市双孢菇基地液体菌种制备中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2007年,主持。

(3)“牦牛放牧强度对杜鹃灌丛草地的影响”。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2004年,参加。

学术论文:

(1)张爱梅,达文燕,朱学泰.浅议应用微生物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基础地位.甘肃农业,2005,226(5):39-40.

(2)张爱梅,达文燕.以蔗糖为碳源制备1,6-二磷酸果糖的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05):130-133.

(3)张爱梅,孙坤,达文燕.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1):69-73.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韩建山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2.10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7973427

学  位

理学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E-mail

hanjsh@n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研究方向

分子微生物学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教授的主要课程:

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3学时/周    2届 112人

微生物工程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48人

食品微生物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2届 145人

免疫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72人

实践性教学:

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实验

                   专业基础课 3学时/周 2届  112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1届  4人

指导教育实习:                    2届  12人

2⑵-3

学术

研究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朱学泰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9.4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7971414

学  位

理学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E-mail

zhuxuetai@n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研究方向

微生物免疫学、真菌学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微生物学     专业核心课  3学时/周 3届 308人  

微生物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35人

食品工艺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99人

酒类工艺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75人

制药工程设备 专业课      2学时/周 1届 72人

 

实践性教学:

微生物学实验            3学时/周 3届  198人 

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实验  3学时/周 2届  133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1届  4人

指导教育实习                     2届  12人

 

所获教学表彰:

2007年获西北师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沙尘暴侵袭对城市空气微生物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2007年,主持。

学术论文:

益生菌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展,甘肃农业,1/1,2007,02

抗KDR-Fc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3,2005、5

单克隆抗体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中草药,1/3,2005、6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牛世全

1963.04

副教授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

张爱梅

1973.02

讲师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

韩建山

1972.10

讲师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

朱学泰

1979.04

讲师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

孔维宝

1981.05

助教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

达文燕

1963.01

实验师

微生物学

实验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有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人,实验教师1人。教学梯队年轻、合理,科研工作涉及环境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免疫学等,基本涵盖微生物学各个领域。 课程负责人牛世全副教授具有多年教学经历,长期从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各成员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得到了校督导专家组的肯定。师生比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比例要求。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课堂教学改革:    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针对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尝试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授课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前安排学生查资料,了解学科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教学改革:

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学院将《微生物学实验》与本教学组开设的《微生物工程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单独开设了《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程,在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大了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是对理论知识的有力补充与夯实,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已解决的问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对基础实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    针对本教学组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学院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办法,在教学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青年教师已经能够很好的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并在课改方面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建议,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创新的教师队伍。

2.    积极开展校际和国际教学科研活动,多次邀请日本秋田县立大学专家来校进学术交流,并就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青年教师获益良多。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基础学科和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发展与生物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我校生物系建系开始,就设置了《微生物学》课程,且一直是主要的专业核心课。历届任课教师都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从备课到教学都一丝不苟,既注重课堂讲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中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微生物学》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作风对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起到了示范和熏陶的作用。老一辈教师为《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敬业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教学榜样,在他们的带领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形成了良好的传统。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层次的多样化,结合学院学科发展的目标及学生的特点,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微生物学》课程从教学用书到教学手段,教学目标都做了一定调整。此外,还为成人教育学院开设了《微生物学》课程,使我校的《微生物学》课程成为一门多层次的教学课程。 
       近几年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微生物教学组,团结进取,锐意创新,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优化、实验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正,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内容基本反映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课程组成员积极尝试开展教学改革并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分布与作用,了解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工、农、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等,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对生物专业人才的要求。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二章    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4学时 
第三章    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与功能           8学时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4学时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6学时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控制                    5学时 
第七章    病毒                                 4学时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6学时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                                              5学时 
第十章    微生物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2学时 
第十一章 感染与免疫                                  6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控制;微生物遗传;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分类;传染与免疫。

 

课程难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分类及生活史;微生物遗传;微生物代谢;传染与免疫。

 

解决办法:

1.    重视基础知识讲授的系统性。

2.    优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中选用大量图片和动画,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的形象生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和掌握。

3.    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加入与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破点多依托于微生物学。为了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院进行了学科优化整合,对微生物学相关实验更加重视,将《微生物学实验》与《微生物工程实验》整合为《微生物与微生物工程实验》,单独设课。故《微生物学》课程部分不含实践教学内容。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使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教材《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第二版 ),配合该教材,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另外有扩充性教材:周德庆编著《微生物学教程》,黄秀梨编著《微生物学》,M.T.马迪根编著《微生物生物学》等,同时选择指定优秀的国外原版教材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网站地址及教学参考书和学习指导教材,对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性教学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学院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分子与生物学实验室等对学生开放,配备了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等实验设备,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仪器和试剂方面的保障,鼓励学生参教师的科研项目, 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学环境方面,微生物学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其多媒体课件将全部放于网上,学院资料中心、网络教室和实验室计算机100多台计算机均与校网络中心和图书馆连接,上网多媒体课件可被直接访问,学生还可快速查阅相关中外文资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目前主要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根据授课内容,某些章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课件的图片、动画,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以后将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网上资源包括通过 Internet 搜索获取的资源,教师提供的资源:如网络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

本课程目前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 1 )教师组织课堂讲授,保证课堂授课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做到课程内容重点突出,讲授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以科学、生动的讲授方法传授知识。

( 2 )开展课堂互动讨论和问题解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思想,鼓励兴趣,开阔视野。

( 3 )介绍重要的微生物学方面的网站,使学生及时获取微生物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动态,扩大知识面,深刻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式。 辅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查询、收集、综合和分析。

( 4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介绍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有关老师的科研活动。

考试改革:

采用结构考核形式,考试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闭卷百分制考试考察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选用新教材,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前沿性、基础性和创新性及后续课程的关系,做到了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兼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新研究成果对传统知识体系的影响;形成了包括多媒体教学、课堂授课、实验课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内的综合教学体系。

(2)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具体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有特色的探究型教学体系的思路和措施,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以西部地区高寒、干旱、盐碱等极端环境为背景,将教材内容与地方特色相结合,重点强调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及对环境的适应。结合微生物生态学知识,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微生物学知识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个人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西北师范大学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和建设在省内同类高校中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处于领先水平。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学科发展排头兵的微生物学,发展尤为迅猛,这要求教师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需要从众多付费网络资源和外文资料中汲取知识,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学资源。

(2)需要完善教学影像资料。

(3)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在微生物学教学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国外的教学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建设目标:

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使微生物学课程逐步成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实验实践条件齐备、教学管理严格的课程体系,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成绩显著、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随着青年教师的进一步成长,力争把本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

2.建设步骤

(1)2008 年底,整合课程体系与内容,选取高质量的教材、参考用书及学科资料,为创建省级精品课程打下基础。

(2)1-2年内,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或攻读博士学位,全面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营造一支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3)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大力推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争取2010年上半年完成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课件制做和教学录像制作,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建设,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4)加强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

(5)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1)申报表

(2)教师简介

(3)课程简介

(4)教学大纲

(5)教学课件

(6)电子教案

(7)复习题集

(8)参考资料

网络链接:http://jw1.nwnu.edu.cn/jpkc/smxy/microbiology/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http://jw1.nwnu.edu.cn/jpkc/smxy/microbiology/shiti.htm

 


 

7. 学院的政策措施

7-1所在学院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自学校推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我院紧抓机遇,充分重视,由分管院长负责,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以此来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严格执行《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励条例》等相关文件。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重点扶持,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门。在抓好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以精品课程为示范性课程建设体系的良性课程发展机制。

(2)积极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和师资队伍,将部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积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培养了教学后备力量,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4)学院为精品课程内容划分出专门的网络空间,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及时更新维护,使精品课程的各项资源能够顺利上网。

目前我院已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 门。几年来,我院的精品课程建设实施顺利,课程建设情况良好,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切实推进了教育创新,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学院将继续对本课程进行扶持,将在未来1-2年内选派本专业主讲年轻教师赴外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微生物学家来我院讲学,促进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就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研讨。

 


 

8. 说明栏

 

 

9、学院推荐意见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现面向我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科学教育专业开设。该课程组的同志治学严谨,教学科研一丝不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受到了同行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院同意推荐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将从设施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对该课程建设进行支持,并加大对图书资料、电子资料和多媒体建设的投入。

 

 

 

 

 

 

 

 

 

    学院盖章                        &, nbsp;       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课程简介 | 课程负责人 | 教学团队 | 教学获奖 | 课改历程

Copyright©2013 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931-00000000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