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1)

最新公告

网站改版  发布时间:2016/6/8

教学案例(1)

 

一.      背景

本案例的讲授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2006)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科研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环境中的微生物,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授内容,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环境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树立改变家乡贫瘠环境的理想。

二.      细节

教学重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盐碱荒漠地区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教学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和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针对的是生物科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在本节课程之前,他们就已径掌握了生态学的一些本概念,具备了基础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获得了一定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方法。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态度更加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的愿望越发强烈。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师讲解、板书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请同学回答(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初级生产者、物质和能量的储存者、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类群),然后指出,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

2.导入新课: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甚至在极端环境中都有分布,一些高度专一性的微生物甚至成为了特定生境的标志;

3.引导学生自学微生物的群落、种群以及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类型部分的知识点,因为是基础的生态学概念,学生表示毫无压力,轻松掌握。 

4.教师PPT演示陆地生境、水生生境、大气生境以及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分布特征,因为是规律性的知识点,学生以了解记忆为主要学习方式。

5.教师提问是否有来自甘肃盐碱地分布地区的同学,有来自酒泉的同学举手,教师请他为同学们介绍贫瘠的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后教师进行补充。而后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改良贫瘠的盐碱土壤?

6.很多同学联想到刚刚学习过的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提出是否这些微生物有可能成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分析使用微生物改良盐碱地土壤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原生态位是菌株会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目前对这些微生物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7.向同学们介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牛世全教授所领导的研究组在河西走廊盐碱地微生物研究中所做的工作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引起同学的兴趣。

8.由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目前我们如何开展盐碱地微生物的研究”,用PPT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开展工作,从野外采样、室内培养、筛选、土壤总DNA的提取、数据分析等,并邀请同学到实验室参观学习。

9.请学生分组讨论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研究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然后和同学一起总结并展望,在将来,随着更多耐盐碱菌株的筛选,发酵工程方面,将产生更多特殊的代谢产物;生态方面,甘肃贫瘠的土壤将会得到改良。

 

三.      教学结果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的掌握效果良好,同时对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进一步加强。

四.      评析

本课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微生物生态这部分的抽象知识生动直观的演示出来了,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联系生活以及身边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效良好。

课程简介 | 课程负责人 | 教学团队 | 教学获奖 | 课改历程

Copyright©2013 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931-00000000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