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学术前沿



争端中的合作:中美知识产权博弈

蔡 伟

 

    虽然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有效地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是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的。但是美国却以自身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专家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三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都是围绕美国要动用“特别301条款”制裁中国而展开的,原因是两国不对称的法律水平造成的,是一个有完善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发展中国家的冲突。除此以外,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指责的背后还潜藏着下列数个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先进技术便成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工具。所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苛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保护这些技术的先进性、竞争性,从而带来更多的物质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出口不断上升,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不愿接受的事实。有些美国人认为,我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对外国技术的采用,是侵犯知识产权的结果。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讲,还只是一个技术进口国,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必须用大量的外汇来实现,这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样两国在知识产权上的利益是不同的,对两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显然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在贸易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1980年以前的近30年中长期脱离世界市场,实行开放之后,中国市场日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贸易出口大国,同时也成为世界市场注目的焦点。在争端发生期间,有些美国人曾就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大做文章,无端攻击中国的外贸政策,扬言中国将会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实质是为了推行其贸易保护主义和维护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霸权地位达到其经济向全球扩张的目的。
中美的知识产权争端还常常成为美国政治的牺牲品,每当到了美国的大选之年,各党派均想聚力一搏,而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做文章是博获众采的妙计。在一些年度根据美国国内舆论倾向,对华持强硬态度对获取公众选票有较大作用,某些政客为使自己这边加重砝码,便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寻找对华发动攻击的借口。
总之,中美知识产权之争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与其他不少问题,如贸易逆差、市场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从更大的方面来看,因为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摩擦与纠纷会不断产生,问题产生又解决,在摩擦中改善关系,才真正符合中美贸易的现实,对此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之。
   

版权所有 © 西北师范大学   校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