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具有一支学历、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历结构:队伍学历层次高,其中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1人。目前,在读博士1人。
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
年龄结构: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平均年龄35岁。其中20-30岁2人;31-40岁3人;41-50岁 2人。
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良好: 薛具奎教授198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获计算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9.9-1991.1 在中科院计算中心做访问学者,1996.9-1999.7 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大气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进行非线性动力学与非线性热力学的研究)。孙建安教授1984年兰州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兰州大学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流体流动问题数值模拟研究、非线性物理研究、计算机管理软件开发、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石玉仁老师1999年西北师大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2002年西北师大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毕业,2007年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2-2013.1在中科院物理所访问学习,2013.2-2013.8在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访问学习。洪学仁老师2000年西北师大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西北师大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毕业,2008.9-2012.7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林麦麦老师2002年西北师大数学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西北师大应用数学专业硕士毕业,2008.9-2012.7于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并获理学博士学位。豆福全老师2005年西北师大物电学院硕士毕业,2009.9-2013.7于北京理工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唐荣安老师2005年西北师大物电学院硕士毕业,2008.9-2012.7于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因此,本课程教学队伍中共有7名老师从外校取得学位,有1名教师具有留学经历。从不同的高校取得相同学位的人数达67%。
本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比例约为1:25。
这些教师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同时,还担任物理学专业的其它核心课程,能真正抓住高等数学教学的核心,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本课程或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与研究领域中均取得显著成绩,教学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教学特色鲜明,多次获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奖励。队伍中有2名教师曾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这支队伍十分重视师德修养,重视教师风范塑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感强。吕克璞教授曾多次获得省园丁奖和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团队协作精神好,团结一心,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密切配合,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本课程教学队伍学历结构、知识机构、年龄结构良好、师资配置合理、 学缘广泛,而且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氛围浓厚。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 薛具奎教授主持的“非线性物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开发了非线性物理演示系统,出版了《非线性物理》教材1部,2003年获西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吕克璞教授出版《微积分习题类型分析》和《计算物理导引》等教材2部。
3. 孙建安教授参加完成的“大学生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01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4. 孙建安教授参加完成的“稳步实施系列教改工程,不断提升本科培养质量”2003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 孙建安教授参加完成的“创新少数民族师资培养模式,促进西部基础教育跨越发展”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6. 孙建安教授目前正在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现代远程教育与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关系研究”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