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课程简介
师资队伍
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
教学课件
参阅书目
复习辅导
◎
首页
>>
课程建设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第六页
《哲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简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如前所述,由于本课程具有高度的思辩性和超越性而不同于其它实证性学科。因此,本课程主要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和现实焦点问题讨论、辩析等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另外,我们针对哲学学科的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等特点,以哲学教学的开放性和学习的探索性为宗旨,也在积极探索了一些哲学教学的新方法、手段: 一是引入“问题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好处在于使哲学的反思和批判不致于流于随意和散漫。确立这一教学方法的根据在于:其一,哲学以及哲学思维虽与经验实证科学追求认知的客观性、经验性、实证性和确定性不同,它是人在有限之中追求无限、驾驭一般的理性认知,它具有超验性、致极性、价值性和不确定性。但哲学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命题都是根源于对一定问题的解答而提出来的。这意味着不仅讲哲学要有问题意识,学哲学也要有问题意识,也只有在对一定问题的阐解中,来发现哲学史上不同哲学家及其思想理论、方法的得失利弊。其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对时代的关注主要是对时代问题的关注。“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哲学也只有在对时代问题的省思中来体现其时代性和现实性。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种问题式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问题视域中,既对一定哲学知识、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使哲学学习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紧密联系来,从而使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有所所增强。 二是史论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在哲学史的演化和不同哲学理论形态的比较学习中来掌握哲学方法和哲学精神,在与具体学科的交流中来学会哲学地思。这一方法确立的根据在于: 其一,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历史。不同哲学思想的撞击形成跌宕起伏、迂回百转的哲学发展史。不同的哲学历史有着不同的发展的文化背景、哲学理念、语言表达方式,从而造就了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民族智慧、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目标。离开哲学史的哲学只能是现成的结论和枯燥的条文。 其二,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任何一个概念、命题和原理,都是以往哲学史的积淀与结晶。因而对这些概念、命题及其思想内涵、精神价值的、诠释、明晰与挖掘,就需交待其形成背景、思想视角、失足之处、思维教训以及理论的生长点和创新点等,只有这样,方可使受教育者在反回历史,重温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来体会哲学家们激烈的舌枪唇战、敏锐深遂地的思想交锋和理论创新的艰巨与崇高,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激发学习哲学的兴趣和提升理论思维。 三是多向互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倾向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又可根据不同教学情景,分为以下具体方法:①分组讨论与轮流汇报,而后由教师进行激励性和引导性的总结;② 随机讨论的方法,即随时性地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短暂讨论的方法;③观点评述的方法,即由教师提出一些重要的或者最新的学术观点,于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发表看法,然后都是发表倾向性的看法;④师生对论或辩论的方法,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并就问题本身展开师生之间的论辩。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一方法的应用,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问 四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手段。除了常规的笔试、口试、学科论文等评价方式外,第一,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能力等到情况,适时要求:或写出某一章的基本观点提要;或就某一章学习提出自己所最到的问题;在教学互动环节中,要求学生写出讨论提纲等;第二,建立建全笔试、口试试题库。根据哲学课的特点,注重题型的多样化和对教学内容全面覆盖,提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如辩析、阅读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技术支持:
链接工作室
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