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男,汉族,1978年6月出生,甘肃兰州人。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城市与资源学系系主任,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省旅发委旅游规划咨询委员会专家,甘肃省首批创新创业导师。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规划、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城乡发展与规划,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
讲授课程:
《旅游开发与规划》(本科);《城乡规划思维训练》(本科);《规划导论》(本科);《城市规划原理》(研究生);《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研究生)
主持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高寒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机制研究》(基金号:14BSH029),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2014-2016年。
出版专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科学出版社,2016年7月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3月
发表科研论文:
[1]李巍,赵敏,严江平,赵雪雁.基于空间互动模型的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中心性分析,《地理科学》,2017,37(7)1059-1608
[2]李巍,韩佩杰.基于旅行社线路的甘肃省旅游特征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6)750-753.
[3]李巍,王祖静.甘肃省城市旅游场强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2015,29(2):202-208.
[4]李巍,冯斌.基于宗教色系保护的藏区城镇建筑色彩生成及组合--以甘肃夏河老城区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5(3):93-97.
[5]李巍,王祖静.基于路网结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可达性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5):644-651.
[6]李巍,李得发,冯斌.郎木寺镇区乡土景观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小城镇建设》, 2013(2).
[7]李巍. 民族地区旅游城镇意象空间结构整合优化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为例,《冰川冻土》, 2013, 35(1):240-248.
[8]李巍,刘润.旅游涉入下的藏族社区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镇为例,《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2013.
[9]李巍,王录仓,王生荣,李得发.游牧民定居视角下的村庄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 2013(9):70-74.
[10]李巍,李得发,常晓舟.旋转的吉祥——郎木寺镇中心区规划与设计,《现代城市研究》, 2013(2):81-86.
[11]李巍,刘润,王录仓.基于交通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下生态脆弱区风景道景观规划探讨——以国道213甘南藏族自治州段为例,《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2(2):161-164.
[12]李巍,王生荣,李得发,张惠.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发展战略研究, 《小城镇建设》, 2012(8):37-41.
[13]李巍,李得发,王录仓,王生荣. 城镇规划导向下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2012(12):28-34.
[14]李巍,毛文梁.青藏高原东北缘生态脆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冰川冻土》, 2011, 33(6):1427-1434.
8.舟曲县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12.永靖黄河三峡大景区建设规划
13.冶力关大景区建设规划
14.夏河县拉卜楞寺大景区建设规划
15.和政县松鸣岩—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大景区建设规划
16.兰州市乡村旅游规划
17.兰州市七里河区旅游发展规划
18.兰州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
19.兰州市战役沈家岭战斗纪念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20.连城古镇旅游区重点区 域修建性详细规划
21.兰州市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2.兰州市关山森林公园景区总体规划
23.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蒲河川美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
24.庆阳市北石窟寺文化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5.玛曲国家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
26.当周神山藏文化国际生态旅游体验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7.阿克塞哈萨克撒族自治县旅游“十三五”规划
28.舟曲县灾后重建旅游规划
29.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北山生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获奖情况:
1.2011年6月 获西北师范大学第五十一届专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2.2012年6月 获西北师范大学第五十二届专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3.2012年12月 获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
4.2010年4月 “甘南城镇化的时空过程、功能分异与组织优化研究”获甘肃省第十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5.2011年2月“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获甘肃省第十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6.2012年8月“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与区域发展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二等奖
7.2017年9月 指导本科生完成第五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作品《众舍·交互——日常生活的公共再塑》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