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建设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师资建设为保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努力探索适应教育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西部地区人文地理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专业型城乡规划管理人才。

(一)结合国家和地方需要,建设西部特色专业
      结合西部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建设具有西部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科学教学与研究基地。改革教学内容,重点加强学生在区域规划、居住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村镇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空间分析、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信息化管理等专业技能,具备城乡规划设计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综合能力。改革教学内容,掌握现代城乡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二)开发课程资源,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学生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建设精品课程和团队,推进优质地理教育资源共享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培育和发展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期内努力完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与网络教育学院和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等单位合作,推进精品课程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传播和共享。

(四)依托学位点和重点学科,提升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促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联动,发挥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学科优势,加强本科生在资源环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生态脆弱区管理与优化等领域的交叉与综合,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