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目标

 

(一)建设甘肃省制药工程专业高级专业人才的孵化器

依托甘肃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药物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二级博士授权点和生物学一级硕士授权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形成“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研究—实训中心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将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制药产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强与国内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制药工程专业专任教师来本专业任教,形成甘肃省制药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二)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制药工程专业是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本专业属地制药企业的结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制药企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使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突显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2、建立学生培养成熟度能力模型,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3、构建毕业生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实施综合评价。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机制,与企业共同寻找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训应用结合点,完善毕业生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形成一支综合素质高,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通过引进、聘请、培养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增加具有工程背景教师的比例;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建设一支由企业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师资队伍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

 

(四)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基础—综合—设计—创新”逐步推进、“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研究”方法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相互补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质量工程及教学研究

1、巩固和加强《制药工程综合实验》、《药物化学》校级重点课程,积极建设《色谱分析》、《药剂学》、《制药分离工程》等专业课程,在重点、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出版1-2本专业教材。

2、加强校级“制药工程GMP标准实验室”和“制药工程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力争申报省级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点。

3、加强专业建设内涵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发表3-5篇教学研究论文,争取获得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