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

荣誉证书

团队建设的总目标是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团队特色鲜明,整体教学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对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和实际研究能力的培养,建立一套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建成一支具有产学研合作特点的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团队,对全省同类专业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1.搭建教师梯队,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继续进行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梯队建设,优化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的结构,进一步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和内部培养,结合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团队每学期组织2次以上公开课,要求团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学院规定的听课任务。选派优秀教师到海内外合作院校、研究所进修、讲学、学术合作与交流,倡导本科“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本团队今后建设的重点工作。

2.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以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注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系统化,实现高效、低耗、优质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新发展趋势。中国化工企业正在进行现代化与国际化建设,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现代工程师。因此,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教学,建设多维实践平台,培养创新能力人才。

3.完善网络教学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在现有教学网站的基础上,完善已有栏目,增加新栏目。采用新的媒体技术,开发网站的新功能,实现与国内外重要网站、新工艺研究文献的网络连接,逐步建设化学化工教学网络平台。全方位推进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建设,建立本团队自己的网站,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实现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同时结合我校实际,优化选题,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统编教材,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不断提升我校教材建设的水平层次。

4.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

工程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实践观念,启迪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使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建立实验、实验、实训、实习、考核功能的大化工实践教学基地,为西部大化工人才的培养服务。

5.  加强与名校、名企的合作

本团队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和教学合作机制。通过“引进、调入、双聘、储备”等途径使得有较好学术背景和先进教学经验的名校教授、名企专家,针对前沿、热点知识进行专题授课和讲座,形成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科技实践的教学新机制,为本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继续加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力度

除了完成教学计划的理论实践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设计大赛。“全国化工大赛”、“挑战杯”等大赛均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学校的声誉。这从根本上保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7.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广教学成果

组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汇集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改革研讨会,计划承办全国化工类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交流教学改革经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预期的成果

在团队建设的周期内,预期达到的成果如下:

    引进1-2名化工专业博士人才,年轻教师中有1-2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增加高级职称1-2名;

    参加国内外化工类学术交流3-6人次,选派教学团队成员1-2名到国内外名校进行短期学术访问,培养教学名师1-2名;

    力争1-2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力争获得2-3项教学教研项目立项,在前两年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已申报的教学项目,完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4篇,形成1-2项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    结合现有设备,编写《化工原理实验》讲义,积极申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力争有所突破;

    在原有实践课程资源基础上,争取校外增加1-3个实习基地。



团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