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研情况 >> 文章内容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

日期:2014-05-05  作者: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阅读:26

本团队在将科研转化为教学的方面,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总体思路,作出了积极的创新与探索,有着突出的成绩与显著的特色:

第一,将科研工作与教材建设结合起来。2000年以来,我们积极投入到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的工作中,参与了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卷本)的编写工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核心教材。该教材第一卷即由赵逵夫教授主编并主笔、伏俊琏、韩高年参编2012年,韩高年教授、马世年教授参与了刘跃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龚喜平教授也参与关爱和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这些教材也成为许多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的选用教材,在国内有很好的反响。除此之外,赵逵夫教授的《屈骚探幽》以及他参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高等语文》等,也相继成为选修课教材、参考教材和公共课教材;赵逵夫主编的《体育古文》是二级学科科研与教学沟通与融合的典范,也是国内第一部古代体育史方面的专业教材,已经在西北师大体育学院试用5年多,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即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而由本团队参编的《先秦诗鉴赏辞典》《名家品诗坊·诗经》《名家品诗坊·楚辞》《元明清词鉴赏辞典》等也是相关课程的参考材料。

第二,将科研工作与地方文化的教学结合起来。我校地处西部,因此,在本科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地方特色的突出。如赵逵夫关于对陇右神话与民间文学“七巧风俗与陇东南牛郎织女故事的形成”的普及与介绍,他还相继出版了《西河乞巧歌》和《西河乞巧节》,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另外,赵逵夫主编《华夏文明在甘肃》、伏俊琏《敦煌赋评析》和《敦煌小说评析》、龚喜平主编《甘肃历代诗文词曲鉴赏辞典》和《古今咏陇诗词选》等,都是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与本科教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第三,将科研工作与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普及结合起来。本团队教师都曾长期面向中文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化”大型系列讲座,以期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术水平。如赵逵夫、韩高年、马世年关于《先秦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稿,整理后先后发表于《光明日报》。韩高年主持编写的“古典名著品鉴系列”作品,已经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论语》、《史记》、《唐诗》、《宋词》等四种。马世年也主持编写了“国学经典品读系列”作品,已经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论语品读》、《庄子品读》、《韩非子品读》、《晏子春秋品读》等六种,有力地促进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普及工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对当前影视媒体在传统文学与文化普及中“误导”、“误说”的一种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