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色专业 >> 特色专业建设交流总结

特色专业建设交流总结

关于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项目

建设交流研讨会的总结报告

2008年12月27日至29日,我院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负责人邵宁宁副院长和中文系郭国昌主任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第4期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交流会,该会由教育部高等考试司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承办。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近200所高等学校的近600名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负责人和教务管理人员。大会采用报告和讨论的方式,主要的报告有教育部高教司李智的《解读〈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浙江万里学院钱国英的《更新教育理念,建设适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专业特色》、复旦大学陆靖的《发挥学科优势,紧贴社会需求》、汕头大学王伟谦的《质量工程与人才增减模式改革》、华南理工大学李正的《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增减质量》等。这些报告提出的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思路大同小异,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材的编写、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相关经费的保障等内容。尽管专业完全不同,但是大多是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建设的,只是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整。

通过参加这次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研讨会,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内容,为建设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特色专业的基本内涵。所谓特色专业其实指的是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也就是说,特色专业其实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优势学科,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旨在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件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准确定位,发挥办学优势,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人才的需求。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增减方案,形成一批高水平、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本科专业点,集成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对国内同类型专业和校内其他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要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部门参与研究,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其次,如果要建设好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学校必须大力支持。在参加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交流会期间,通过相互交流,我们得知大多数获批特色专业的高校都非常重视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因为特色专业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优势学科”,只有建设好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才能获得社会认同并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为此,许多学校都按照1:1的比例配套了项目经费。因此,我们也希望学校能够按照1:1的比例配套经费,更好地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好。

   

中文系

2009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