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化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 耿志远
|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养;探索创新精神和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为理论课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和印证化学基础理论。
|
1.课程性质:本课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基础必修课程……
|
姓 名 耿志远
性 别 男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931-7970198
|
称取样品约1.2g(要求精确至0.0001g),用1毫升硫酸溶解后(32mol.dm-3),加入少量水,定量转移至50cm3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
周宁怀 《微型无机化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0……
|
|
Welcome to Inorg Chem Experiment web site!
2005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
所属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 耿志远
申报日期 2005年5月10日 |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名 |
耿志远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5.5.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电话 |
0931-7970198 |
学位 |
硕士 |
职务 |
|
手机 |
13893410686 |
所在院系 |
化学化工学院 |
E-mail |
zhiyuangeng@yahoo.com.cn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授课情况
课程名称 类别 周学时 周数 学生人数
无机化学实验 必修 6 38 07级 50人,
6 38 06级 60人
6 38 05级 96人
毕业论文近五年总18个
二教学研究课题
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师大2003年教改立项项目)
项目主持人
三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物质的量与反应进度,耿志远,宋玉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氯酸钾制备方法的改进,耿志远,宋玉民等,第十七届国际化学教育大会论文集(IUPAC)p242,2002.8.6-8.10北京
3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耿志远,宋玉民等,全国化学教育大会论文集2005.4.13-16河南郑州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
1.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五人合作,排名第一.(耿志远、宋玉民、莫尊理、吴红英、张有明)
2.提高欠发达地区高师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初探,1999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五人合作,排名第三.(宋玉民张有明、耿志远吴红英刘正亮)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2001年度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五人合作,排名第二.(宋玉民耿志远王志华栾尼娜刘正亮).4.2004年度校级优秀教师 |
1-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 Zhiyuan Geng,* Penji Yan, Yongcheng Wang, Xiaoqiang Yao, Yanxia Han, Junxi Lia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the Platinum-Catalyzed Cyclopropanation Reaction with Olefi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07, 111 ( 39 ) 9961-9968(IF =3.043)
2 耿志远*;姚 琨;王永成;方 冉;张兴辉;贾宝丽 亚烷基锗烯与环氧乙烷及环硫乙烷抽提氧和硫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 中国科学 B辑:化学 2007 37(2)127-135
3 Zhi-Yuan Geng? ;Kun Yao;Yong-Cheng Wang ;Ran Fang; Reaction Pathways of Direct O and S atoms Abstraction from Oxirane and Thiirane by Silylidene: A theoretical Study J. Mol. Struc.(THEOCHEM) 2007,805,79-86
4 耿志远*,方冉,王永成,张兴辉等 亚烷基卡宾及取代亚烷基卡宾与环硫乙烷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 化学学报 2005,63(15)1402-1408
5 耿志远*; 贾宝丽; 王永成等 R_2C=GeH_2和R_2Ge=CH_2结构与成键特征的理论研究 化学学报 2006,64(19)1974-1980
|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宋玉民 |
女 |
1951.11 |
教授 |
无机化学 |
主讲 |
张有明 |
男 |
1963.11 |
教授 |
无机化学 |
主讲 |
莫尊理 |
男 |
1963.10 |
教授 |
无机化学 |
主讲 |
王志华 |
女 |
1971.08 |
讲师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主讲 |
栾妮娜 |
女 |
1974.02 |
讲师 |
无机化学 |
主讲 |
吴红英 |
女 |
1962.10 |
高级实验师 |
无机化学 |
实验室管理 |
姚虹 |
女 |
1980.02 |
助教 |
无机化学 |
辅导教师 |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教学队伍成员中,有教授3人(50岁以上1人,45岁以下2人,博导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35岁以下),助教2人(25岁).其中两人为在读博士,1人为在读硕士,其他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
教学队伍成员知识结构合理,分别具有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2名教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曾在国外进修学习.教学组全体成员在无机化学领域中进行着不同方向的科学研究.
主讲教师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20年以上本科教学经历,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课程所在领域的教改趋势,有明确的教学教改和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目标,视野开阔,能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教学水平高,效果好.对中青年教师有指导教师和培养计划,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方法是听主讲教师讲课,共同做准备实验,辅导学生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参与教学改革项目。每个周期两年,经过培养后的年轻教师正式上课后,训练有素,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价良好 |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论文:
1.反映绿色化学概念的几个练习题,宋玉民等,美国化学教育(SCI)2004,81(5):691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英文),宋玉民等,第十七届国际化学教育大会论文集(IUPAC)p241,2002.8.6-8.10
3.成人教育质量研究(英文),宋玉民等,第十七届国际化学教育大会论文集(IUPAC)p359,2002.8.6-8.10
4.对水溶液中单线态氧的生成实验的一点改进,宋玉民等,化学教育,2001,22(10):44-45
5.新大学生中学化学实验基础的调查及对策研究,宋玉民等,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p56,2001.4.29-5.3
6.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与实践,宋玉民等,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p224,2001.4.29-5.3
7.绿色化学简介,宋玉民等,甘肃教育,2000,(7-8):92-93
8.新型固体无机化学材料简介,宋玉民等,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2:46-47
9.消费化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莫尊理等,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4)
10.微型化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栾尼娜等,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
获奖情况:
1.提高欠发达地区高师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初探,1998-1999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五人合作,排名第一.(宋玉民张有明、耿志远吴红英刘正亮)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2000-2001年度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五人合作,排名第一.(宋玉民耿志远王志华栾尼娜刘正亮)
3.〈无机化学〉双语教学,2005年西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栾尼娜姚虹王志华冯瑞丽)
4.2001-2002年度校级优秀教师(宋玉民) |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养;探索创新精神和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为理论课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和印证化学基础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无机化学实验作为无机化学理论课的一部分对应开设,共开设20个左右实验。主要是验证实验和性质实验,忽视了实验课的研究、探索功能,技能训练功能和综合创新功能。为了克服以上不足。于80年代中期,无机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单独开设(课时96学时)。教育部制订了教学大纲。学校相应制定了教学计划。由当时无机化学教研组潘玉诚教授、张联祥教授、卢爱茹教授、蒲生森教授等老师分别担任无机化学实验课的主讲,教材使用北京师范大学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一版),同时,卢爱茹老师与西北五省师范院校合编《无机化学实验》(1988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配套教材使用。虽然无机化学实验成为必修课独立开设、但基本内容与独立前变化不大,90年代初,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实验及应用性的实验。教材使用北京师范大学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主讲教师为卢爱英教授、蒲生森副教授、刘正光副教授、宋玉民副教授、张有明副教授等。90年代中期,随着学校教改工程的实施,无机化学实验也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加大探究性实验内容,使用北师大编写《无机化学实验》高教出版社(第二版)。主讲教师为刘正亮副教授,宋玉民副教授,张有明副教授,耿志远副教授,王志华,栾尼娜老师等。1993年“无机化学实验”获得学校实验教学评估优秀课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学校第三期教改共识的实施,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我们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规范实验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占总实验的30%。并引进减量、微量实验和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使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绿色化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获2001年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技能培养
实验一 灯的使用,玻璃管操作及塞子的钻孔。
实验二台秤与分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
实验三滴定操作练习。
实验四二氧化碳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实验五转化法制备KNO3。
实验六Fe3+,Al3+离子的分离。
第二部分:理论验证实验七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八I3-=I-+I2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九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十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第三部分:性质实验
实验十一由海盐制备试剂级NaCl。
实验十二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十三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十四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十五主族金属。
实验十六ds区金属。
实验十七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十八第一过渡系元素(一)。
实验十九第一过渡系元素(二)。实验二十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二)。
第四部分: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二十一CuSO45H2O的制备。
实验二十二CuSO45H2O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KMnO4的制备。
实验二十四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二十五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二十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二十七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二十八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二十九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红外光谱测定。
实验三十铜、银、醋酸铜的制备。
实验三十一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 |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
化学基础实验(I)(西南师大出版社)
化学基础实验(II)(西南师大出版社)。
2学生每人一套仪器,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3新购置30套微型实验仪器,部分实验已减量化,微型化。 |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由于本身的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在具体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实验预习报告,课前老师检查;老师讲解或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学生每人一套仪器)。对于综合设计型实验,则完全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提出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 |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甘肃省化学会化学教育分委员会副主任、本院化学教学论专业徐大仁老师对本课程的评价如下:
全体教学组同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师德教风良好,治学严谨,能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恪守教书育人的原则,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能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有关社会调查,教学方法灵活,效果明显,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文献资料深受学生好评,教学组内学术气氛浓厚,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在中学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成果。
原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督导、本院有机化学专业郑尚珍教授对本课程的评价如下:
无机化学教学组的全体同志一贯重视实验教学改革,潜心钻研教学,坚持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下苦功夫。首先,坚持钻研教材,坚持做准备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其次,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本校本院的资料、教具、仪器等,以充实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师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反映不错。第三,常以学科前沿的新成就、新观点、新知识补充教学内容,使之既新颖有具时代特色,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关心爱护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受益不浅。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根据校教务处教学科统计学生评教的结果,本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排名均在全院教师的前20%以内。
评价内容:
1.备课认证,内容充实,教具齐全,按时授课
2.教风严谨,仪表端庄,遵照计划,进度达标
3.讲授正确,阐述有理,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4.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深入浅出,联系实际
5.注重启发,开拓思维,方法先进,指导学法
6.语言生动,表达清楚,板书规范,讲练结合
7.循循善诱,激发兴趣,注重反馈,改进教法
8.作业典型,批改认真,定时辅导,耐心解答
9.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能力,教学相长
10.关心学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在教育实习中和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中,学生们反映出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及很好的动手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一致认为西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院校化学专业的学生比较具有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显著特点。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课堂教学录象资料真实的反映了本课程主讲教师教风严肃、教学严谨、备课认真、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性强、授课内容能够即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和较新的标志性成果,教学效果好。 |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教授上课
80年代、90年代、最近五年,主讲教师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2.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并重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主讲教师既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
3.从育人的角度讲授课程,培养学生能力
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所做的贡献,教育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品质和民族自尊心,强化学生自身素质,成为合格的21世纪中等教育师资。 |
本课程在校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本课程与校内外同类课程比较,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优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注重教学,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用面向21世纪的教材,教学内容“精”“新”,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以及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课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全收全改。 |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
2.实验仪器比较落后,急待更新。 |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目标:特色鲜明,教学水平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在高等师范院校同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示范性。
步骤:
2005年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006年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教材,争取配置国内较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争取实验室开放。
全部教学资源上网。 |
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3无机化学实验习题及试题。
4部分无机化学实验家学课件。
5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内容。
6教学录象资料。
7学生实验图片。
8学生纂写的小论文。 |
6.说明栏
附录: 暂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