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 CuSO4.5H2O的制备
【目的要求】
1.利用废铜粉焙烧氧化的方法制备硫酸铜。
2.掌握无机制备中加热、倾析法、过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3.学习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含量。
【实验原理】
1.制备及提纯
CuSO4.5H2O俗名胆矾,它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在干燥空气中可缓慢风化,将其加热至230℃,可失去全部结晶水而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CuSO4.5H2O用途广泛,是制取其他铜盐的主要原料,常用作印染工业的媒染剂、农业的杀虫剂、水的杀菌剂、木材防腐剂,也是电镀铜的主要原料。
CuSO4.5H2O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如:利用废铜粉焙烧氧化的方法制备硫酸铜,可先将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将其溶于硫酸而制得硫酸铜。也可采用浓硝酸作氧化剂,用废铜与硫酸、浓硝酸反应来制备硫酸铜。反应式:
Cu+2HNO3+H2SO4=CuSO4+2NO2↑+2H2O
溶液中除生成硫酸铜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铜和其它一些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经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Fe2+和Fe3+,一般是先将Fe2+用氧化剂(如H2O2溶液)氧化为Fe3+,然后调节溶液pH至3,并加热煮沸,以Fe(OH)3形式沉淀除去。
2Fe2++2H++H2O2=2Fe3++2H2O
Fe3++3H2O=Fe(OH)3↓+3H+
CuSO4.5H2O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可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将CuSO4的杂质除去,得到蓝色水合硫酸铜晶体。
2.组成分析
(1)结晶水数目的确定
通过对产品进行热重分析,可测定其所含结晶水的数目,并可得知其受热失水情况,。
(2)铜含量的测定
可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样品中铜离子的浓度,计算得出产品中CuSO4.5H2O的含量。其原理为:将含铜物质中的铜转化成Cu2+,在弱酸性介质中,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同时析出I2。析出的I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如下:
2Cu2++4I-=2CuI↓+I2
或2Cu2++5I-=2CuI↓+I3-
I2+2S2O32-=2I-+S4O62-
I-不仅是还原剂,而且也是Cu(I)的沉淀剂和I2的配合剂。加入适当过量的KI,可使Cu2+的还原趋于完全。上述反应须在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通常用NH4HF2控制溶液的pH为3.5~4.0(或加入磷酸和氟化钠)。这种介质对测定铜矿和铜合金特别有利,因铜矿中含有的Fe、As、Sb及铜合金中的Fe对铜的测定有干扰,而F-可以掩蔽Fe3+,pH>3.5时,五价的As、Sb其氧化性也可降低至不能氧化I-。
CuI的沉淀表面易吸附I2,使终点变色不够敏锐且产生误差。通常在接近终点时加入KSCN(或NH4SCN),将CuI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CuSCN更容易吸附SCN-从而释放出被吸附的I2,使滴定趋于完全,反应如下:
CuI+SCN-=CuSCN↓+I-
【仪器试剂】
微型滴定管(10cm3),吸滤装置,电炉(或煤气灯),水浴锅,研钵,蒸发皿,烧杯,容量瓶(50cm3、10cm3),吸量管(5cm3),热天平,分光光度计;废铜粉(或铜屑),H2O2溶液(3%),H2SO4(3mol.dm-3),H3PO4(浓),HNO3(浓),KI(1mol.dm-3),淀粉溶液(0.2%),KSCN溶液(10%),NaF(0.5mol.dm-3),HCl(1:1);氨水(1:1);HAc(1:1)。Na2S2O3标准溶液(0.1mol.dm-3)。
【实验内容】
1.CuSO4.5H2O的制备与提纯
(1)称取3g铜屑,放入蒸发皿中,灼烧至表面呈黑色,自然冷却(目的在于除去附着在铜屑上的油污,若铜屑无油污此步可略去)。
(2)在灼烧过的铜屑中,加入11cm33mol.dm-3H2SO4,然后缓慢、分批地加入5cm3浓HNO3(在通风橱中进行)。待反应缓和后盖上表面皿,水浴加热。在加热过程中需要补加6cm33mol.dm-3H2SO4和1cm3浓HNO3(由于反应情况不同,补加的酸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保持反应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尽量少加HNO3)。待铜屑近于全部溶解后,趁热用倾析法将溶液转至小烧杯中,然后再将溶液转回洗净的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浓缩至表面有晶体膜出现。取下蒸发皿,使溶液冷却,析出粗的CuSO4.5H2O,抽滤,称量。
(3)重结晶。将粗产品以每克需1.2cm3水的比例溶于水中。加热使CuSO4.5H2O完全溶解,趁热过滤,滤液收集在小烧杯中,让其自然冷却,即有晶体析出(如无晶体析出,可在水浴上再加热蒸发)。完全冷却后,过滤,抽干,称量。
2.产品的热重分析
按照使用热天平的操作步骤对产品进行热重分析。操作条件参考如下:
样品质量:10~15mg
热重量程:25mg
升温速率:5℃/min
走纸速度:4格/min
设定升温温度:250℃
测定完成后,分析记录仪绘制的曲线,处理数据,得出水合硫酸铜分几步失水,每步的失水温度,样品总计失水的质量,产品所含结晶水的百分数,每摩尔水合硫酸铜含多少摩尔结晶水(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确定出水合硫酸铜的化学式。再计算出每步失掉几个结晶水,最后查阅CuSO4.5H2O的结构,结合热重分析结果,说明水合硫酸铜五个结晶水热稳定性不同的原因。
3.产品百分含量的测定(微型碘量法)
(1)配制CuSO4.5H2O样品的待测溶液
称取样品约1.2g(精确至0.0001g),用1cm32mol.dm-3H2SO4溶解后,加入少量水,定量转移至50cm3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2)测定待测溶液中Cu2+的浓度
用吸量管移取5.00cm3待测液,于150cm3碘量瓶中,振荡后,加入2cm31mol.dm-3KI,振荡,塞好瓶塞,置暗处10min后,加水10cm3摇匀,以0.1mol.dm-3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黄色,然后加入1cm30.2%的淀粉溶液,再加入2cm310%KSCN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
(3)计算试样中Cu2+浓度和产品中CuSO4.5H2O的百分含量。
【扩展内容】
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
称2.5g自制的CuSO4.5H2O溶于3.5cm3水中,加入5cm3浓氨水,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转入烧杯中,沿烧杯壁慢慢滴加8.5cm395%乙醇,盖上表面皿,静置。晶体析出后过滤,晶体用乙醇与浓氨水的混合液洗涤,再用乙醇与乙醚的混合液淋洗,室温干燥,称量。观察晶体的颜色、形状。
【附注】
1.Na2S2O3溶液(0.1mol.dm-3)的配制与标定参见定量分析部分实验十七(四)1.。
2.指示剂淀粉不能加入太早,因滴定反应中产生大量CuI沉淀,淀粉与I2过早形成蓝色配合物,大量I3-被吸附,终点颜色呈较深的灰色,不好观察。加入KSCN(或NH4SCN)不能太早,而且加入后要剧烈摇动,有利于沉淀的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I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