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从1983年11月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成立以来发展到现在可以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83年—1985年,当时的会计学系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工业会计学”作为专业必修课,其他经济与管理专业“工业会计学”作为专业选修课。讲授的内容是前苏联模式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成本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学手段主要是纸质教案和粉笔、黑板,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主要是课外作业和闭卷考试。
        第二阶段:
        1986—2000年,在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基础上组建的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当时的会计学系将“工业会计”课程一分为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为会计系的学生开设“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该课程将原来的工业会计改变为制造业和流通企业会计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教学方法发展为课堂教学,辅之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发展为纸质教案、幻灯片,粉笔、黑板相结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发展为课外作业、闭卷考试结合方式。
        第三阶段:
        2001—2011,将“财务会计”分解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讲述企业一般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而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述会计难题(如合并报表)、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的会计问题。
        第四阶段:
        2012至今,西北师范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调整的基础上成立了商学院。根据学院教学改革的精神,中级财务会计除作为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外,还将开课的对象扩大到全校经济类和管理类的所有专业(有的作为必修,有的作为选修),其目的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础、核心内容。教学方法发展为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相互结合;教学手段基本上实现了电子化,部分教师实现了网上答疑;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采用多种形式:有课外作业、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考试方式有期末闭卷、口试、小论文等多种方式。学院建立有“会计学仿真实验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有10%的时间是到实验室进行课堂实践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