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特色
一、团队设置特色
在已有的《动物性》和《植物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本团队以西北师范大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野外实习实践课程为出发点,对教学团队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合理的优化组合,凝聚了一批优秀的团队成员,提升了团队的整体水平,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该团队承担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体系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及《环境生物学》等数门本科课程,同时承担《植物分类学专题》、《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进化生物学》、《污染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动物学前沿自拟专题讲座》等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
《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团队,是我校传统的优势教学团队之一。团队成员老、中、青三代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和知识层次高,学术造诣较深。课程组在编人员10人,其中4人为教授、占40%,4人为副教授、占40%,2人为讲师、占20%。学历层次高,具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人。团队成员都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目前团队成员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7项,厅局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14项,共40项科研课题,合计项目经费968.9万元。
课程组教师年龄搭配合理,50-58岁经验丰富老教师4人,占比40%;30-40岁中青年教师6人,占比60%。团队成员教学经验丰富,团结协作意识强,梯队建设合理,教学水平较高,是一支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的教学团队,可以胜任各级各项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任务。
二、专业特色
《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一步观察和认识生物的特征和分布,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关系,巩固和丰富课堂学习知识,加深对已有生物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把课堂理论知识落到实践实处。同时,通过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植物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特色
1、课程内容和方法上。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是《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进化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在课堂教学上的必要补充和实践。在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中,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前沿性、基础性和实践性、基础性与创新性、基础性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做到了以基础和实践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兼顾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对传统教材体系的影响;形成了包括多媒体教学、课堂授课、实验教学、野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在内的综合教学体系。
2、教学理念上。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具体教学中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者或引导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有特色的探究型教学体系的思路和措施,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实践结合上。以西部地区高寒、干旱、缺水等极端环境为背景,将教材内容与地方特色相结合,重点强调动植物的形态结构、识别特征、功能和环境的关系,及对环境的适应。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动植物学知识与个人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自觉做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团队非常注重课程建设,目前团队建成的《植物生物学》和《动物学》2门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精品课程正在积极准备和申报中。
四、创新性改革措施
1、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构建了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立体化教学体系,全面开展理论教学与野外实习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开展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交融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除常规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外,增加以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学生自主自学模块,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大程度上让学生在野外实践中理解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形式多样化,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践、创新等能力培养。
2、优化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的保障,目前我院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有多个,涉及范围广,生态环境类型丰富,能满足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等多类型实习实践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院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为课程顺利实施开展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学习保障。
3、科研项目与实习实践课程结合。目前团队成员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13项,共34项科研课题。项目内容多以生物学野外工作为主。在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课程上,加入老师科研项目内容,在锻炼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更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兴趣。
4、强化教材建设。在不断修订、补充、完善自编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植物学实验报告册》、《无脊椎动物野外实习教材》等实习教材。教材在优化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实验质量,针对以往开展自主性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修订并增加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主设计2—3个实验方案,在老师审核修改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在实习实践课上进行实验,最终以小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
5、健全了课程管理制度。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制作好的课件;有系统的教材、试卷和试题库;有众多国内外教学资料和图片配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