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团队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历 学科专业 在该课程中承担的工作
马永杰 1967.2 教授 博士 测控 理论课、实验课
王丽丽 1984.6 讲师 硕士 测控 理论课、实验课
邓翔宇 1974.10 教授 博士 电子 理论课、实验课
摆玉龙 1973.1 教授 博士 自控 理论课
范满红 1983.5 实验师 硕士 电子 实验课
张维昭 1987.8 实验师 硕士 电子 实验课

二、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我们对于年轻教师均配备了指导教师,做好传帮带。我们坚持年轻教师上课前的试讲制度,严格把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占100%,今后5年内,计划选派课程小组的1-2人出国进修。年轻教师中,2人已在攻读博士学位。到2019年,课程团队的博士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同时,在课程的建设期,我们还将不断吸纳新的教师加入课程团队,到2019年,团队人数达到8人。

三、教学改革与研究

1.坚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并完成教学研究项目3项

(1)2009—2013年,积极进行改革。完成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基于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实践教学研究”,该项目于2013年获甘肃省教学奖教育厅级奖。

参加人:摆玉龙、马永杰、何新征、陈辉、严春满

成果简介: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我们利用以“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代表的学科竞赛平台,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组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分层培养、协同合作、工程训练、创新实践、人文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成果内容如下:

①以学科竞赛为基础,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

②以学科竞赛为基础,开创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③以学科竞赛为基础,探索实验室教学与管理的新方式;

④以学科竞赛为基础,加强本科生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课题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近年来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二等以上奖励26项。近五年来,受益本科生接近500余人。毕业生考取中山大学等985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数团队毕业生就职于东南沿海的高新技术企业,团队学生达到100%就业。在《高等理科教育》、《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等国家级教研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2)2007—2013年,积极进行改革。完成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自控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新模式”,该项目于2009年获甘肃省教学奖教育厅级奖。

参加人:摆玉龙、马永杰、赵兴虎、陈辉、严春满

成果简介:随着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科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实验素材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是当前改革的趋势所在。课题组研究自控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新模式,组建学生创新团队,参加各类比赛推动课外实践模式改革,创新课内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成果如下:

①以日本单片机汽车大赛为背景,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契机,推动自控类课程课外实践教学改革;

②以荷兰20-sim软件为平台,丰富学生实验内容为目的,提高自控类课程课内教学实践效果。

本课题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自动控制原理》获得“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获得“西北师范大学重点课程”;在学生实践方面,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优秀论文奖、挑战杯特等奖、创新杯二等奖等;在《高等理科教育》、《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等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本课题探索了适合西部高校实际的自控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新模式,解决了学生实践机会少而且成本高、教学内容与国际专业发展不同步等问题,对高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特别是对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3)2006—2013年,积极进行改革。完成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基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实践教学研究”,该项目于2007年获甘肃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参加人:杨志民、马永杰、摆玉龙、严春满、王全州

电子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一种起点高,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的智力、技能竞赛形式。我校从1995年起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并在2003年和2005年各获一个全国二等奖,在2005年获一个甘肃省特等奖。回顾近几年的历程,我们深有感触:

是竞赛促使我们下功夫深入领会竞赛的意图和意义, 提高了思想认识;是竞赛推动我们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使参赛与教改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是竞赛牵引、指导我们电工电子的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健康地发展。这些年来,利用电子竞赛这个平台,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实现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的突破,完善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成果的内容如下:

①深刻领会电子设计竞赛的意图和意义,推动、完善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得课程建设要有利于电子竞赛的开展;

②侧重于电子设计竞赛对选手全面能力的要求,促进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适应培养学生大学综合能力的需要,也改善了专业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

③以电子设计竞赛为主要平台,推动了实验教学向正规化、完善化、体系化发展,完善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④以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为目的,推动了开放式教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⑤利用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际经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建立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本成果对新时期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着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2.重视教材建设,正式出版教材4部(近10年)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马永杰、王丽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2013年2月(第二版)。

主要内容:本书包括51单片机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设计、中断系统、接口技术等。教材共分为十一章。

该书总结了我院单片机教学的长期实践经验,提出了“强化原理、重在应用”的教学原则,现已成为电子信息类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推荐教材。

(2)《MSP430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工程设计实践》,王兆滨,马义德,孙文恒、马永杰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MSP430单片机的内、外部结构组成以及常用片上外设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教材共分为十章。

(3)《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教材),摆玉龙、邵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原理》采用中英双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教材共分为七章。

(4)《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摆玉龙、张维昭、张津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全书共分为5篇,即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数字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Multisim12仿真软件简介和相关电路设计实例等。

3.强化实验教学改革,积极促进课内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

(1)2015年,利用省部共建项目,完成了单片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采用模块化的实验箱30套,可以完成实验项目20个,有效提高了实验能力。

(2)2013年,经过积极争取,由TI公司捐助价值50万元的MSP430F6638实验箱、MSP430F5529实验板卡各50台,主要目的为了解MSP430的各个外设特性、学习USB开发,该系列板卡提供了丰富的外围评估模块,包括点阵液晶显示、加速度传感器、USB通讯接口、SD卡、射频接口等,除了利用板上资源进行MSP430学习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该评估板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该设备已经成为学生熟悉新型单片机、提高单片机开发能力的主要工具。

(3)2011年,为了将课堂教学的成果延伸到课外,我们自行开发了单片机实验板,为学生课外实验提供成本低廉、方便可靠的实验仪器。至2017年,我们先后研制了4版单片机实验板,并将其写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材,累计为学生制作单片机实验板500余台。 该实验板包括了元器件选型与采购、焊接、调试、软件设计等综合实验环节,已经广泛应用于我院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中。

4.发表教学有关的研究论文3 篇(近5年)

[1]摆玉龙,杨志民,马永杰.自动控制原理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37(5):28-36

[2]摆玉龙,杨志民,马永杰,严春满.日本单片机汽车竞赛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6):61-63.

[3]马胜前,马永杰,摆玉龙.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4):43-46.

5.获得的教学研究奖表彰和奖励

[1]2009—2013年,积极进行改革。完成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基于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实践教学研究”,该项目于2013年获甘肃省教学奖教育厅级奖。

[2]2007—2013年,积极进行改革。完成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自控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新模式”,该项目于2009年获甘肃省教学奖教育厅级奖。

[3]2003—2008年,积极进行改革。完成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基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实践教学研究”,该项目于2007年获甘肃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4]2001—2004年,积极进行改革。完成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电子技术实验教材和实验手段的研究”,该项目于2004年获甘肃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5]1999—2001年,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完成了“运用CAI和多媒体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项目。于2001年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图集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六度空间工作室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查号台:0931-79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