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十分重视青年师资和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一大批青年人才已经逐渐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下成长起来,并成为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管理机制,实施“一人一系一所”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制度,教学单位、科研团队及专业学科点三者相互融合,有效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2)积极贯彻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先安排他们担任1-2年的教学辅导工作,当他们逐步走上讲台后,定期听课并进行教学检查,定期进行教学和科研讨论,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观摩以及进行公开教学。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教学实践,所有青年教师已能胜任全部环节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3)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学位并参加各种科研项目,尽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教学团队所有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7人已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教学团队成员每人均参加有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通过攻读学位和参加科研项目,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更为可喜的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已有3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4)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短期进修和开展合作研究。青年教师颉录有副教授、丁晓彬副教授,苏茂根副教授、张登红副教授曾被派往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物理系进修,从事了为期3个月的短期科学研究,王国利副教授和李鹏程副教授曾分别到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和科学研究工作。目前,颉录有、丁晓彬、李鹏程、王国利4位副教授分别在中科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日本聚变科学研究所、国立台湾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5)利用假期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物理学暑期学校。鼓励并从经费上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以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物理学)”等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科研研讨会,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学习,扩大影响,提高竞争力。
    (6)组织青年教师参与筹备国际会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访,积极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这些活动为原子物理学系列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由于我们在原子物理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及学科建设方面的成效,地处西部的一些高校经常派青年教师到我校来开展原子物理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很好地为兄弟院校提供了教师进修的平台。近年来我们接收了来自新疆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陇东师范学院、兰州城市学院、河西学院等高等院校的20多名青年教师进修,经过严格的训练,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水平和综合能力,大部分进修教师在进修阶段发表了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物理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这些进修教师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相关院校的认可和好评,对这些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了西部高校间的合作及交流,为西部高校培养高水平教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青年教师颉录有(左一)和丁晓彬(右一)
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交流研究
青年教师张登红(左三)和苏茂根(右一)
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