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开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科发展、科研创新能否持续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本团队将继续建设以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型师资梯队,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采用“请进来,送出去,严要求,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合作,聘请高水平的教授、海外学者来校讲学,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有计划的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重点实验室等进行访问或者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团队建设期间争取培育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名师1-2人,选派2-3位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访问培养。
科研与教学改革 :
鼓励、督促青年教师积极申请各类教学研究类基金项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培养其教学、科研综合素养,从而将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期间将积极申请2-3项教学改革项目,完成1-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项目,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并争取在团队建设期间完成1-2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教材与教学建设:
把握专业发展趋势,跟踪国际前沿研究,搜集国际最新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争取编写1部高水平的教材。把《原子物理学》打造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建立和完善原子物理学系列课程英文教学及辅助教学资料库,吸取国内其他高等学校双语课程教学的经验,创建有自己特色的双语课程,积极申报双语教学立项,扩大在国内双语教育中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做好教学内容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教学环节的规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建立内容更加丰富的标准化试题库,确保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实践教学建设:
加强原子分子光谱实验室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进一步联系与合作,加大近代物理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在目前创新团队的基础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成立2-3个新的创新团队,吸收更多地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同时,将学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探索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途径。每年组织学生申报不少于2项的创新项目立项。
网络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原子物理学系列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双语教学的建设,制作网络答疑系统,更充分地应用现代教学设备,优化教学资源,提高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