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参与式研讨教学过程相结合,有效保证教学效果。 |
|
|
|
目前,针对全国文、理、工、体、艺术类各专业在校本科生的通识类数学普及性课程的教学 |
|
|
资源相对匮乏。鉴于现状,本课程教学团队选用我国著名数学家谈祥柏先生的数学科普著作《好 |
|
|
玩的数学——乐在其中的数学》为教材,充分考虑我校各个专业本科生的学科特点,综合利用现 |
|
|
有的网络资源,精心制作完成本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团队的授课教师根据以往积累的 |
|
|
教学经验,特别针对我校各个专业、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性,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教 |
|
|
师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与课程修读学生的参与式研讨教学方式有效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 |
|
|
学方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枯燥的数学计算形象化、死板的数学图形生动化,积极推动学 |
|
|
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的参与式教学研讨过程的具体实施,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 |
|
|
情,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以此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
|
|
,最终实现真正适合于我校文、理、工、体、艺术类各专业的“数学的智慧与乐趣”通识类课程 |
|
|
的教学全过程。 |
|
2. |
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参与式研讨教学讨论。 |
|
|
|
本门课程作为典型的全校通识类课程,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授基础 |
|
|
的普及性学科知识,而且还必须充分关注课程修读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 |
|
|
学生的参与式研讨教学过程一方面将为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进度、节约课时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还 |
|
|
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 |
|
|
|
|
3. |
将数学学科发展史、数学家人物生平和数学思想方法论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基础 |
|
|
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操和道德品质。 |
|
|
|
|
|
|
|
将数学学科发展史、数学家人物生平和数学思想方法论的具体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 |
|
|
生清晰地了解基础概念的历史来源、数学思想的来龙去脉与科学家们的人生经历、奋斗精神和突 |
|
|
出贡献,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领悟,努力培养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
4. |
利用计算机编程、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实验和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
|
|
|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 Maple, Matlab等)进行教学演示和数学实验。 |
|
|
这一实践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仅仅由教师“一支笔,一张纸”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学 |
|
|
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通过数学软件进行演示实验,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主动参与程度,还可以 |
|
|
有效培养其解决应用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
|
5. |
充分关注学科前沿,重视教学内容更新,借助课外推荐选读书籍,拓展学生视野。 |
|
|
|
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在以教材为主进行教学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
|
|
及时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教改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面 |
|
|
向学生指定精品推荐选读书籍,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