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西北师大简牍学是我国最早开设的高校简牍学课程。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本学科已在某些领域具备了领先国内相同学科之水平。金少英先生的《汉简臆谈及其他》在简牍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为学界所推崇。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属首创性质。因为我国高校简牍学本科教学尚未全面开展,故针对本科生层次的全面的简牍学课程,本校本课程实属首家开设。我们对此课程进行了较完备的建设,有自编的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第一部简牍学本科教材——《简牍学教程》,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规划,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甘肃简牍博物馆等优质教学实践基地。
我校简牍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上看走在了国内高校的前面,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无疑居于前列,是国内简牍学教学的一方重镇。
本课程包括以出土简牍为对象的研究与教学的全部内容。主要分为简牍与简牍学、简牍制度、简牍出土概况、简牍研究概况、出土简牍文字与书法艺术、简牍中的政治与法律制度、简牍中的经济制度、简牍中的军事活动、简牍典籍与思想文化、简牍中的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旨在结合传世典籍对我国古代社会各个层面的客观史实作深入探究,为中华文明继往开来、民族昌盛与国家繁荣作出贡献。
考虑到古代中国与今日已有时空距离,为使学生能对此产生相对客观的认知,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充分利用传世典籍与出土文书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考古实践及民族文化习俗方面的调查活动。本课程点自创建之日起,始终注重了这些方面。就考古实践而言,虽经费并不宽裕,学校仍支持了每届历史学院学生均有机会去陕西考察汉唐文明遗迹,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感性知识。历史文化学院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考古实践及社会调查活动。
本课程目前负责人李宝通教授曾获“甘肃省园丁奖”;主讲教师黄兆宏、田河、李迎春、杨芳、王新春都有博士学位,在简牍学教学领域均有较多成果,发表与简牍学有关的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省、学校、学院负责人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从2007年至2011年,李宝通、黄兆宏、田河、李迎春连续获得五次学校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其中李宝通教授分别于2007和2010年度获奖,这种教学优势在全校范围内并不多见。除此之外,主讲教师还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师、中青年骨干等荣誉称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9日曾以《通史视野、西北话语》为题高度评价了包括《简牍学概论》课程在内的我校中国古代史系列课程的教学成就。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取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现代教育技术为辅的有机结合方式。重视教材和通论性著作的选用与更新,关注简牍学界教学、科研新成果,及时更新师生的知识体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法的加入,有助于提高传统教学方法的效率和效果。
目前本课程点全体教师正在群策群力、积极努力地为新世纪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作自己的贡献。以我校特有的简牍学教学与研究之优势为契机,我们将为中国简牍学的成长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