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学
 
     
返回首页  
     
◆ 课程申报表  
     
◆ 课程教案  
     
◆ 课程大纲  
     
◆ 课程习题  
     
◆ 参考书目  
     
  ◆ 教学录像  
     
  ◆ 教学实践  
     
  ◆ 教学课件  
     
  ◆ 延伸阅读  
     
  ◆ 拓展资源  
 

3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教学大纲

《简牍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简牍学概论》是为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了解简牍及简牍学的一般知识,继承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掌握百年来简牍出土情况及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同学们利用简牍材料从事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

介绍简牍的定义、历史,及编联、制作、形制、保护等基本制度,择要概述20世纪以来出土重要简牍的具体情况,阐述简牍学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从政治法律、军事活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简牍材料的史料价值。

(四)教学时数

54学时。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如果可能拟组织一次简牍实物参观。

二、本文 

第一章  简牍与简牍学

教学要点:简牍的定义、价值、分类;简牍学的形成与内容。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內容:本章主要讲述简牍与简牍学的一般知识,包括对简牍定义、历史、分类、史料价值的介绍和对简牍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过程的回顾。        

第一节  何为简牍(1学时)

简牍定义的三要素:形制、材质、时间。

第二节 简牍的历史(1学时)

简牍使用的上限与下限。

第三节 简牍的分类与价值(1学时)

(1)从时代、材质、出土地点、出现方式、内容等各个方面入手对简牍如何分类;

(2)简牍的史料学、文字学、文献学、艺术学价值。

第四节  简牍学(1学时)

(1)简牍学的研究内容;

(2)学界关于简牍学形成时间的分歧;

(3)简牍学成为国家显学。             

第二章  简牍制度

教学要点:简牍的形制;简牍的制作;简牍的书写;简牍的题记;简牍文字。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简牍制作及使用的一般制度,具体包括简牍制作的过程,及简牍材料上文字、符号信息的辨识、理解。         

第一节  简牍形制与名称(2学时)

长度分类与名称;幅宽分类与名称;功能形状分类与名称。         

第二节  简牍的制作(1学时)

取材;制作(片解、刮削、杀青、刻契)。

第三节  简牍的书写(2学时)

书写面;书写工具;改写;容字;编联材料、道数与方法。

第四节  简牍题记与符号(2学时)

题记(标题、目录、页码);简牍符号。

第五节  简牍文字(1学时)

中国古代文字与书体的发展;简化、繁化、异体、假借等文字使用现象;简牍文字的时代特征;简牍与书法艺术。

第三章  简牍出土概况

教学要点:郭店楚简;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楼兰汉晋简牍。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历史上简牍出土的主要情况。

第一节  史籍中有关简牍出土的记载(1学时)

孔子壁藏书;汲冢竹书。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主要出土简牍资料(5学时)

战国楚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魏晋汉文简牍;少数民族文字简牍材料。       

第四章  简牍研究概况

教学要点:简牍保护、整理研究情况;简牍学研究方法的发展;重要简牍材料研究成果概览。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讲述从古代到今天简牍制度、保护、整理研究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20世纪简牍学研究方法的进步,评析近


出重要简牍的研究趋势与成果。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简牍研究(1学时)

今古文经学;汲冢竹书研究;蝌蚪文字研究;《汗简》。

第二节  简牍保护、整理研究概况(1学时)

干简;湿简;脱水;红外摄像和冷光扫描;释文;大型资料库的利用;

第三节  简牍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学时)

(1)王国维、劳榦、陈直和以简证史的研究方法;

(2)陈梦家与考古学研究方法的利用;

(3)日本学者掀起的古文书学研究方法(简册复原和简牍集成)

(4)21世纪简牍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出路何在

第四节  简牍内容研究概况(2学时)

楚地书籍简研究;秦简研究;张家山汉简研究;尹湾汉简研究;居延汉简研究;敦煌和悬泉汉简研究;吴简研究。    

第五章  简牍与政治、法制史研究

教学要点:政治制度史研究;政治史研究;法律制度研究;诉讼程序研究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简牍材料概谈简牍对秦汉政治制度史、政治史、法制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第一节  政治制度研究(1学时)

职官制度;郡县制度;官文书制度。

第二节  简牍所见政治风云(1学时)

主要以秦史探研为例谈简牍材料在政治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第三节  法律制度研究(1学时)

律令科品;司法文书(劾状、爰书等)。

第四节  简牍所见诉讼世界(2学时)

诉讼程序;审判原则;经典案例。

第六章  简牍所见汉代西北军事屯戍

教学要点:河西汉塞;居延屯戍;戍卒、戍吏的工作和生活

教学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以居延、敦煌汉简材料为史料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介绍汉代西北军事屯戍的组织、运转方式,和屯戍吏卒的工作、生活情况。

第一节  河西汉塞(2学时)

河西历史地理;汉王朝的西北经略;河西汉塞的构建。

第二节  西北军事屯戍组织系统(4学时)

军政系统划分;甲渠候官;肩水金关;军事组织的运转方式。

第三节  居延戍卒(3学时)

来源与复员;日常工作;日常生活;居延戍卒的精神世界。

第七章  简牍典籍与学术史

教学要点:出土典籍简的分类;战国楚简与思想史研究;战国秦汉简牍与经学史研究。

教学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20世纪出土书籍简的整理、分类原则,以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简牍材料为例重点分析简牍对战国秦汉思想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节 出土简牍典籍与古书分类(3学时)

从《七略》到《汉书?艺文志》;出土典籍简的学术史分类。

第二节 战国楚简与思想史研究(2学时)

郭店楚简;上博简;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学术融合

第三节  战国秦汉简牍与经学史研究(4学时)

清华简;阜阳双古堆汉简;武威汉简;经学史。

第八章  简牍中的社会生活

教学要点: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生老病死;民间信仰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重点介绍简牍史料中的社会生活史信息,以及简牍材料对近30年来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推动作用。

第一节 衣食住行(1学时)

简牍中关于古人衣食住行的史料信息,如马王堆遣策,《过长罗侯费用簿》,里耶、居延简中的邮置里程记录等      

第二节 人际交往(2学时)

以秦汉简牍中的私信、名刺、赠钱名籍为主要材料,概谈秦汉时期普通民众的日常交往情况。

第三节  生老病死(2学时)

以《日书》简、王杖简、律令简、医药简、先令券、告地册为主要材料,概谈秦汉时期民众的优生、养生、养老、丧葬


观念和当时的医疗保健情况。

第四节  民间信仰(2学时)

以《日书》、卜筮、占梦相术等术数简和宗教简为材料,概谈秦汉人的鬼神观念、方术和宗教信仰。

三、参考书目

1、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第1版。

2、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第1版。

3、钱存训,《书于竹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4、骈宇骞、段书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沈颂金,《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6、李均明等,《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7、李均明,《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1版。

8、李宝通、黄兆宏主编,《简牍学教程》,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汪桂海,《汉代官文书制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0、高恒,《秦汉简牍中法制文书辑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版。

11、永田英正著、张学锋译,《居延汉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12、裘锡圭,《中国出土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3、李学勤,《重写学术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4、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5、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第1版。

16、王子今、赵宠亮,《简牍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版。、

17、王国维著、胡平生 马月华校注,《简牍检署考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8、大庭脩著、徐世虹译,《汉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9、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0、赵宠亮,《行役戍备》,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本课程需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