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负责人
1-1 基本信息
李宝通:男,汉族,1953年8月生,博士,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牍研究所原所长。
|
1-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课程
1、《简牍学概论》,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连续5届,共198人。
2、《魏晋隋唐史》,跨系选修课,周2学时,连续7届,共840人。
3、《魏晋南北朝史》,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连续5届,共203人。
4、《隋唐史》,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连续5届,共223人。
5、为硕士生开设《秦汉官制史》、《简牍学概论》、《秦汉魏晋文献导读》、《魏晋南北朝史专题》4门课程,连续5届,共255人。
二、指导论文
1、指导硕士论文连续5届,共42篇。
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连续5届,共38篇。
3、指导本科学年论文连续5届,共36篇。
4、指导函授论文连续5届,共26篇。
三、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近5年来主持《简牍学》教学研究课题,发表相关教研论文,其中《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强化特色——简牍学课程建设刍议》,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3期。
四、发表论文
1、《“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新解》,《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6期。
2、《试论魏晋南北朝高昌屯田的渊源流变》,收入《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屯垦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3、《唐代屯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同上。
4、《楼兰汉文简牍文书的发掘与整理》,载《简牍学研究》第2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5、《两汉楼兰屯戍源流述考》,同上。
6、《试论魏晋南北朝西北屯田的历史作用》,载《简牍学研究》第2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7、《蜀汉经略楼兰史脉索隐》,同上。
8、《汉唐受降城与胡汉交融》,载《丝绸之路》2011年第4期。
1-3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简牍学研究》,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编,现已出版4期。甘肃省重点学科。本人担任编委,承担约稿、编辑工作。
2、《中国古代史论萃》,甘肃省重点学科,本人担任副主编。
3、《简牍学教程》,甘肃省重点学科,本人担任主编。本课程主讲教师合撰。为我国高校简牍学首部本科教程,出版后产生较大反响,秦汉史研究会长王子今教授在《中国文物报》上评论说:“《简牍学教程》在基本简牍资料的介绍和新鲜学术见解的提出等方面,都已经超越了前人。”
4、2007年11月,因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通过,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5、2010年12月,经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再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