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介绍中外美术比较为主,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美术的主要流派、代表艺术作品、重要理论等作系统阐述,掌握人类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 2、注重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比较美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产生初步的研究意识,从人类文化学、艺术心理学、艺术比较学等学科的角度注重美术与人类文化、观念的探讨,把握影响美术发展的诸多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来阐释工艺美术风格、样式的演变; 3、注重对西北地域美术,尤其是中外美术交流史实的学习,如:甘肃石窟艺术、黑山岩画、魏晋墓室壁画、工艺品等,突出本课程的地域特色和优势。 |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在西方,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艺术史课程被正式引入大学教育,以及西方汉学的兴起,中国美术史就进入了欧洲大学艺术史学科课程,并受到广泛关注,但限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西方比较美术研究多局限于对欧美大陆美术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国际美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比较美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我国,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美术教育模式的引入,中外美术史逐步引起学者的关注,进入高校教学,成为美术学科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发展成为一个被全国各专业院校高度重视的学科。中国比较美术是伴随着中国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学的兴起而逐步产生的,与其他比较学科相比,中国比较美术明显滞后,至今仍处于自发、摸索的阶段,但已引起美术史论学者的高度重视,已逐步进入高校美术史论的教学。目前,在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均已率先开设《中外美术比较》课程,并以招收硕博士研究生,在西北各高校中,我校是最早开设该门课程,并课程教学梯队、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已做出了较好的努力,因而,将该门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对于加强我省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质、提高未来艺术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大部分课程只能采取多媒体教学和讨论的方式,将学生限制在教室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到其他省市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美术遗址的机会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