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组坚持开展教学法研究,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积极展开了以下工
作:
1.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除了课堂讲授知识,教师还按各章学习内容为学生安排参考阅读材料,目的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考,学生们可在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扩大知识面。
2.课堂讲授与课堂随机提问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讲课程内容抓住重点或难点向学生提问,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师生互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每上完一章的内容后,都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通过作业,教师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对重点问题的掌握情况;学生可熟悉课程内容,找出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4.课堂讲授内容与撰写论文相结合。政府经济学的学习不光是读书,还要学会写课程论文。因此,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讲授后,结合专业的热点问题给学生布置课程论文题目,让学生们学习写学术论文。经过两周的准备,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学生们自己主持,分小组讨论,然后将各小组发言的主要观点集中到全班来阐述,最后,教师作总结发言。这种形式对学生的锻炼很大,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课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学术能力。
5.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公共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每一章都会安排一定课时的案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和自觉发言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加大课外作业比重、鼓励创造性思维。改革传统的用一次闭卷考试定分数,以记忆性的书本知识为考察重点的考试方法,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课外作业、课堂发言、小组活动等体现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提高到40%,以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调整期末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大幅度增加案例分析题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具体情况的判断能力。
(3)简答题尽可能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以避免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
(二)教学手段
从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课程组实行政府经济学本科教学的“两个全过程”,即:全程多媒体教学, 全程案例教学。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授课中的先进性作用。由于课程组全体教师授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政府经济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已形成系列成果,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作业习题、指定教材、参考文献、模拟试题、授课教案、课程特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改变了传统的口授与粉笔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新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为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个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也可以上网打开,自学所需要的课程内容。
同时,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案例库的建设,除了随时发现和制作最新的能促进相关教学内容的案例外,课程组还十分重视案例制作的动感效果,使案例具有生动性、新颖性,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措施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方面,配合学校和学院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课程组一直坚持实行多方面的教学改革。改革方面涉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教学、课程考试的改革等。考试改革的内容则主要是加强平时考核的力度(40%),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60%),以此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效率。
|